注意查治玉米北方炭疽病
据我省病虫害监测站(点)调查监测,近期齐齐哈尔、黑河、绥化、哈尔滨、佳木斯等市的20余个县份发生玉米北方炭疽病,目前发病县份平均发病田块率为5%-10%,发病地块平均病株率10%-20%,严重的达到30%-40%。
玉米北方炭疽病又称“眼斑病”,病原菌为玉蜀黍球梗孢菌。主要为害玉米叶片,通常发生在接近成熟的上部叶片上,发病初期叶片上呈现小而透明的圆形至卵形水渍状病斑,中央乳白色至茶褐色,四周具褐色至紫色的环,并有黄色晕圈的狭窄带,病斑大小1~2×0.5~1.5(mm)。发病较重时,叶片上病斑可融合成片,叶肉组织大面积坏死,导致叶片局部或全部枯死,并可侵染叶鞘、苞叶和中脉,多个病斑融合后可使中脉变淡褐色。
玉米北方炭疽病是我省玉米上的次要病害,近年来各地在玉米生长中后期有一定程度发生,但发生时期晚,为害程度轻。低温高湿的气象条件利于该病的发生。今年6月份我省降水偏多82%,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2多,气温偏低1.4℃,土壤墒情大部分地区处于偏涝状态,为该病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我省今年发生期较常年早近一个月。
据气象部门预测,7月份全省降水偏多,大部地区气温略高,有利于玉米北方炭疽病的发生蔓延,也有利于玉米大斑病等玉米中后期病害的发生,预计今年发生程度将重于常年。各地要继续加强田间监测,及时准确掌握田间发生动态,因地制宜,科学指导防治,及时控制北方炭疽病等病害发生,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防治建议:
由于目前玉米已进入拔节期,且持续降雨,普通打药机车难以进地,防治作业应以植保无人机航化作业为主。防治药剂可选用生物制剂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或枯草芽孢杆菌与戊唑醇或咪鲜胺混用,或使用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醚菌酯、丙环唑等药剂单用或混用,或使用丙环唑?嘧菌酯、丙环唑?苯醚甲环唑、肟菌?戊唑醇等混剂,可兼防玉米大斑病、褐斑病等叶斑类病害。喷洒上述药剂时,可加入芸苔素内酯,以促进植株生长,提高防控效果。
使用植保无人机作业时,每亩喷液量应至少1升以上,并按0.3%-0.5%的比例添加航化专用助剂,作业时适当降低飞行高度和速度,以保证防治效果。
发病初期叶片症状 发病较重叶片症状
发病植株症状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