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面对改革后的新职能、新任务,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自然灾害多发的复杂形势,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主动入位,担当作为,狠抓落实,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重大政治任务开局良好,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乡村振兴全面起势。各级都建立了乡村振兴“五大专班”推进机制,形成了工作合力。省委、省政府与农业农村部签署省部共建协议,合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围绕破解制约乡村振兴的“人”“地”“钱”等难题,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和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支持政策》,制定了24条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省委、省政府先后召开十多次高规格会议,扎实推动各项工作落实,113项重点任务已完成16项,其他97项今年将全部完成。积极开展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美丽村居建设“四一三”行动、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创建等,搭建了一批示范创建平台。总结推广了土地政策撬动、龙头企业助推、园区片区综合治理整体开发、美丽乡村拉动、人才返乡下乡创新创业带动、基层党建引领、“三区”共建全域推进等多种乡村振兴典型做法。
二是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粮食总产达到1071.4亿斤,比上年增加7.4亿斤,连续6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加快推进48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56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棉花生产保护区划定。坚持非洲猪瘟防控和稳定生猪生产两手抓,出台了贷款贴息、融资担保、种猪直补等系列扶持政策,启动村级动物防疫员管理制度改革、深化无疫省建设等,生猪存栏自去年8月份以来连续五个月增长,在全国率先实现止跌企稳。全省净调出生猪350多万头,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给我省341万头的任务,为全国作出了贡献。围绕生猪稳价保供,山东在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稳步推进“海上粮仓”建设,启动海洋牧场示范创建新一轮三年计划,省级以上海洋牧场示范区(项目)达105处,其中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44处,占全国的40%。积极拓展远洋渔业发展空间,在全国率先获批建造2艘南极磷虾船。
三是乡村产业融合步伐加快。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达到7个、省级52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43个,省级以上田园综合体46个,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级示范园6个,初步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产业园体系。全省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9600多家,家庭农场7.1万家,农民合作社21万家。累计认定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19个,前三季度乡村旅游消费突破2300亿元。产业融合发展对农民增收形成有效支撑,预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以上。
四是农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达到77个,3市18县被命名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县。各类农业地方标准、技术规程2500多项,全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总数分别达到47个和400个,居全国首位,“三品一标”有效用标总数达9170个。扎实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药生产经营管理,实施农药零增长行动,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7%。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进展顺利。省部共建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组建运营。与广东省签订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合作协议,并在潍坊、聊城设立了两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配送分中心。农产品出口势头良好,去年前11个月,同比增长6.8%,继续领跑全国。
五是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持续增强。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7%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9%。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总数达到27个。小麦高产攻关试验田先后三次刷新全国冬小麦小面积单产最高纪录。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6%以上,已创建国家级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45个,居全国首位。
六是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创新建立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会商机制,形成了部门齐抓共管、分兵把守的工作推进体系。以“三清一改”为重点,相继组织开展了春节、春季、夏季、秋冬战役,在全国“秋冬战役视频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截至去年11月份,2019年新改厕45.9万户,累计完成1041.3万户;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2万公里。国务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大督查对我省整体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七是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基本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99.99%的涉农村(组)清查资产5843.69亿元,98.92%的村(组)完成成员身份确认。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土地流转面积3589.7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总面积的38.7%。扎实推进县域农村综合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实现交易额220亿元。有序推进渔港综合管理改革,落实渔船进出港报告制度。农业保险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农业大灾保险试点县由20个增加到50个。长岛海洋牧场“保险+信贷”项目入围农业农村部2019年金融支农创新项目政府采购清单,是全国唯一获批的海洋牧场类保险项目。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