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提盐碱地,农民都要叹口气,因为盐碱地种庄稼长不好,凑合着种点棉花、玉米、小麦耐盐碱的庄稼,收成了了。谁曾想在利国乡娇气的西红柿竟然能种在盐碱地上!
利国乡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土地资源丰富,但是土地盐碱化程度高,水浇条件差,沟渠水和地下水的盐碱度也很高,造成农作物产量很低。群众主要以种植粮棉为主,收入不高,农业科技水平较低。如何立足实际,探索出一条农业种植结构优化调整的创新之路,是作为省派“第一书记”的朱思立最关心的问题。
朱思立,自2019年4月来到滨州市沾化区利国乡利国五村开展工作。通过前期走访调研,针对村内土地状况和种植情况,邀请了“泰山产业领军人才”中科院沈阳生态所的刘骁勇博士到利国五村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土地板结层实际情况、农作物生长情况和水浇条件,并带走土样和水样进行了化验分析。刘骁勇博士通过“土壤大数据分析系统”对分析数据进行了比对,对标了辽宁盘锦地区的土地和水质条件,建议利国五村种植“碱地西红柿”品种。该品种可以适合盐碱度较高的土地和水质,并且口感好、营养价值高,种植成功后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通过讨论和分析,村两委和朱书记普遍认为该项目值得一试,随后朱思立自筹资金3万元,为村内建设起了一个占地一亩的实验蔬菜大棚,并购置了潜水泵、滴灌系统、遮阳网、喷雾器等农用设备。刘骁勇博士无偿捐助了“碱地西红柿”幼苗3000余株和最新型的生物菌肥,并派驻专业技术人员对种植工作进行指导。幼苗一到,朱书记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就开始忙活起来了,因为碱地西红柿幼苗的特殊性,需浸泡一遍杀菌杀虫的药水再进行种植,幼苗到达的那天,朱书记和村两委班子将3000株幼苗挨个浸泡药水,又抓紧种植,忙到了凌晨两点多。
目前,利国五村蔬菜大棚的建设工作和幼苗的定植工作已经完成,幼苗长势良好,待项目成功后,可扩大范围进行推广,为村民的致富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曾经的不毛之地必将变成村民的“金山”“银山”。
“引进盐碱地西红柿这个项目,增加集体收入是根本,但我们不单单是要扶贫,而是要给村里留下一个可以长期增收的产业,真正给他们留下一个好的致富模式。”省派第一书记朱思立说。
“利国乡作为一个农业大乡,近年来,立足实际,积极探索科技发展与农业产业发展融合之路,引进了诸如碱地西红柿、盐松、火龙果,除此之外,我们还积极探索建成了吴庙、曹坨万亩生态林场,增加了农民收入,在优化农业种植结构上实现了新突破,有效促进了利国乡农业种植结构向多样化、高端化发展,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抓手。”利国乡党委书记魏书柱说。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