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6点,王全良边敲击船帮,边撒网将鱼赶进“鱼箱”。渔网银亮,水阔舟轻,汝南宿鸭湖畔鱼码头,一场“渔获大戏”接近收官。
岸上的吊车将鱼兜缓缓降下,浮船上十来个精壮汉子,起鱼分拣抓大放小一气呵成。
不一会儿,“吃”得饱满的鱼兜如巨桃下坠。吊车将鱼兜稳稳传送到运输车上方,司机阿杰薅住鱼兜垂下的绳扣,轻轻一扯,闪闪发亮的鱼群倾泻而下,落入水箱。
鱼老板张广阔要了13560斤鲜鱼。“这一车鱼发往杭州,夜里8点到,9点开市,一小时卖光。”
目送3辆大车将3万多斤鱼运走,宿鸭湖生态养殖公司副总经理龚玉法这才松了口气。
7点,捕捞工人纷纷上岸,大湖重新归于平静。脱下笨重的橡胶衣,在风浪里劳作了几个小时的老乡,露出了“本相”。“最年轻的也小50了,最大的70多了。”负责养殖技术的公司副总经理詹新生介绍。
家门口的万顷大湖,是渔家人的聚宝盆。家住宿鸭湖大坝下杨沟村的王全良,十多岁就靠捕鱼撑起一个家。
十多年前,由于周边农田退水涌入,水藻疯长,美丽而富饶的大湖水质急剧下降,鱼少了,鸟也飞走了。
污染打碎了聚宝盆,王全良只好将自己的双体蚱蜢船挂到墙上。
让王全良没想到的是,随着宿鸭湖生态养殖公司的到来,他成了一名渔业工人。每年将数万斤鱼放进大湖,人放天养,让它们吃水草水藻。
几年下来,王全良惊奇地发现宿鸭湖水慢慢变清了,养出的鱼也更肥美更好吃了。这一养殖模式,被宿鸭湖生态养殖公司董事长马留功称为“大鱼治水”。
何谓“大鱼治水”?就是让放入的大鱼牧草,控制藻类,以水养鱼、以鱼净水,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闭环。
公司经验在驻马店板桥、薄山、铜山等水库成功复制,带动1.4万多名养殖户致富,吸纳闲置劳动力3万多人就业。
美名传到千里之外,团队应邀北上治理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乌梁素海。
因污染乌梁素海高度富营养化,鱼虾一度灭绝。
2012年,20多名汝南老乡将大鱼运进了乌梁素海,拉开了“大鱼治水”走出河南的序幕。
詹新生说,当时每年投放一万多斤草鱼、花鲢和白鲢。
草鱼特别贪吃,长一斤要消耗80斤到120斤水草;白鲢爱吃浮游植物,花鲢爱吃浮游动物。靠着这些“吃货”,2015年祸害乌梁素海的水草逐步得到控制。
8年后,“大鱼治水”团队成功控制了乌梁素海9万亩区域的水草疯长,沉寂多年的乌梁素海重回生机,鱼鸟成群的美景又回来了。
更让詹新生骄傲的是,“2016年,我们在乌梁素海举办了首届螃蟹节,还连续办了两届冰雪捕鱼节”。
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河南老乡不仅让当地牧民吃上了“平价鱼”,还输出经验带动了周边海子的水体治理,受到内蒙古自治区领导的肯定和赞扬。
大鱼治水,风生水起;久久为功,水到渠成。2019年中国渔业协会授予汝南“中国渔都”称号。近年来,汝南将“中国渔都特色小镇”建设列为重点建设项目,打造集科技研发、生态养殖、冷链物流、网络交易、文旅观光等于一体的现代渔业全产业链,构建宿鸭湖绿色生态经济圈。
7月20日,王全良忙着整理渔网,特意将挂了很久的双体蚱蜢船取下来擦拭一新。王全良是十里八村旋网撒得最好的渔民,如今60多岁了,抄起20多斤的旋网,依然虎虎生风。随着渔都小镇建设推进,公司打算将王全良包装成真正的“网”红。
“渔船、渔网捐赠给将要建设的渔业博物馆,规划的鱼市街专门给王老汉留出一个区域,让他表演撒网绝活。”詹新生期待王全良的再次转型。(孙勇 李岚 杨晓东)
责任编辑:王珊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