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邯郸市东部的广平县是一个总人口仅有31万的平原小县,辖7镇169个村。2018年脱贫出列后,2019年该县坚持组织化推进、整建制发展,全力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424.5万元,同比增长63.5%,且村村都有产业项目,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面开花”,其中92.9%的村收入达5万元以上,24.3%的村收入达10万元以上。
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县,广平何以短时间内在农村集体经济方面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日前,记者来到广平县采访。
党建统领,规划先行
6月3日,室外炎热如蒸,而在平固店镇东李白营村菌菇大棚内却格外凉爽,棚内温度显示是21.9℃。“这是空调大棚,四季恒温。在这个环境中,黑皮鸡枞菌一年四季都能生长。”广平县供电公司驻东李白营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王金朝介绍说。
东李白营村之前是贫困村,在脱贫攻坚中,驻村工作队与乡镇党委和村委会共同发力,通过建设菌菇大棚发展菌菇产业带领全村脱贫出列。脱贫后,在确定村里的集体经济项目时,“两委”干部又与驻村第一书记一同开展项目选择,经过外出考察,召开党员会、村民代表会等进行表决,并经多次研究讨论,确定了三年发展规划。
目前,村里有4个智能温控大棚、7个普通温室大棚,种植黑皮鸡枞菌、赤松茸等。“驻村工作队+村委会+农户+技术服务”的经营模式不光保证了贫困户、农户及技术服务人员的利益,通过利润分成还增加了村集体的收入。
广平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海军告诉记者,在经过县委常委会研究,确立了2019年“消零清薄”、2020年全部突破10万元、2021年达到30万元、2022年冲刺50万元的农村集体经济四年发展规划后,该县构建了县镇村三级乡村振兴责任体系。县级层面由组织部牵头,发改局、财政局、农业农村局等党工委直抓;乡镇层面以乡镇党委自身责任体系建设为龙头,7个镇党委全部制定了乡村振兴规划,并以各村振兴规划为抓手,以村“两委”带动党小组、村民小组两个小组,以“两小组”带动农村党员群众,形成了全县上下一盘棋、齐心协力促振兴的工作格局。
在县委组织部、发改局、财政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牵头下,全县树立“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助力乡村全面振兴”鲜明导向,产业、政策、项目、资金等关键因素都向村集体经济倾斜,并成立县集体经济办公室推动工作落实。
在基层“每个党支部都是一个战斗堡垒”,在驻村第一书记、党支部书记等带领下,农村党员、村民代表、入党积极分子等都作为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力量,积极参与村集体经济发展。
产业扶持,抱团发展
广平镇股份经济联合总社是该县首个成立的镇级联合总社,“党委统领、支部挂帅”,35个村集体经济组织为股东,全镇5.9万名村民都持有股份。总社下设网络科技、人力资源、建筑服务等5家公司,还有食品加工推广、农业发展交流等4个协会,整合优化全镇资产、人才、资金等,实现抱团发展,通过利润分成保证各村集体经济稳定增收。
根据电商需求,整合全镇资源,实行订单生产,带动柳编、陶艺、食品等产业发展。在广平县家居电子商务中心,每天下午都有柳编产品发向全国各地。总社子公司――广平县顺溜木制品有限公司将原材料和模具交给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合作社分发到农户编织成半成品,再经检验回收后交给公司进行深加工,完成后再交给电子商务中心销售。
“一个柳编产品30元,农户加工收入4元,合作社收益2元,木制品公司收入6元,总社收入8元,商务中心收入5-10元。不仅各村农户有了就业渠道,各村集体经济收入也有了保障。”总社党总支书记、镇党委书记王振岭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位于十里铺镇西南的油村,则利用自身优势打造“中国挂面村”。“油村有很多手工制作空心挂面的小作坊,之前都是帮别人代加工,挣钱少。现在我们成立了油村经济股份合作社,利用空闲宅基地建挂面厂房,带动全村挂面生产走向产业化和品牌化经营之路,村民收益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也有了。今年我们还结合挂面文化内涵,谋划以加工体验、休闲度假等为主题的乡村旅游,打造‘中国挂面村’这一名片。”十里铺镇党委书记刘志宏说。
张海军表示,该县坚持集团化运营,成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会,立足全县开展政策咨询、信息共享、人才推荐、培训交流等全方位服务,促进全县集体经济与全域旅游、扶贫产业、网络电商等融合发展。同时各镇成立股份经济联合总社,制定镇域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各村成立集体经济合作社,通过土地入股、劳务入股等将村民组织起来,打造“一村一品”,形成“百花齐放”的良好势头。
因村制宜,靶向施策
“我们村离城区近,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资源,除去1.9万元土地流转收入外,2018年集体经济收入还是个空白。在各村都在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之际,我们也不甘落后,2019年5月,在环村林带下建了两个养鹅大棚,并在当年就实现了集体经济收入10.18万元。”广平镇纪家寨村党支部书记吕庆科告诉记者。
张海军介绍,广平县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中,组织各行政村召开全体村民大会,动员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结合当地资源、区位、交通等优势和发展现状,共同商讨、制定符合本村实际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和办法,探索出了与旅游、特色产业、脱贫攻坚、促进就业、网络电商资源开发、有偿服务等结合的多样化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确保了集体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目前该县已培育了种植养殖、箱包加工等特色产业村120个,建成大庙安踏鞋服微工厂等49家,培育家庭农场7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61家,成规模产业扶贫基地26个,涌现了牛庄菌业、富硒唐庄、艺峰果蔬等一批叫得响、喊得亮的农业品牌,打造了云溪谷、新鹅城两大乡村振兴示范区。
为筑牢集体经济发展保障,该县还通过健全三级帮联、责任倒逼、金融保障、人才培育、考评激励等多种机制,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进行长效化推进。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