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于北京市平谷区马昌营镇前芮营村的街道,所见之处尽是干净、整洁,居民们茶余饭后的聊天主题也都是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大妈,咱们镇推行的垃圾分类您都坚持按要求做了吗?”“大哥,关于垃圾分类工作,您认为咱们镇有没有需要注意的地方?”近几天,刘家店镇的志愿者们每天都到村里转一圈,入户了解垃圾分类执行情况及面临的问题。
“垃圾都有自己的小家了,生活真是越来越舒心了。”王辛庄镇杨家会村村民王桂花说。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平谷区严格落实各方责任,抓紧抓实这件关键小事,各街道(乡镇)、社区(村)把垃圾分类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来抓,强化党建引领,形成各方合力,引导辖区居民正确投放垃圾,齐心协力建设和谐宜居的美丽家园,让乡镇面貌有颜值,让乡风文明有提升。
马昌营镇让垃圾分类成为居民行为自觉
马昌营镇在不断巩固深化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同时,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多措并举深化垃圾分类工作,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马昌营镇垃圾分类指导员向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知识。
落实制度 带动全镇群众参与
“现在我们村里不仅家家有专门的分类垃圾桶,还有专职的保洁员上门收垃圾。”前芮营村李大妈说。根据《平谷区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马昌营镇各村各户分别安装分类垃圾桶架并配置2个容量为30升的厨余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有害垃圾和再生资源单独存放,保洁员每日按照分类标准把垃圾收集到垃圾中转站,垃圾中转站分别配置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垃圾收集桶并安装了明显标识。
马昌营镇多次召开垃圾分类工作部署会及工作例会,制定切实可行的垃圾分类工作方案、村规民约、工作台账,细化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垃圾分类工作顺利开展。通过培训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垃圾分类工作及意义,倡导垃圾分类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以点带面,从而带动全镇群众共同参与,确保垃圾分类工作落地见效。
通过制定各户垃圾分类奖惩办法、检查督查机制、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制度,充分发挥各村保洁员队伍作用,进一步提高村民源头分类意识。成立联合执法小组,定期对镇域内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餐饮企业及商户等场所进行垃圾分类情况日常巡查监督、执法检查,发现违法情况及时处理。
广泛宣传 提高垃圾分类意识
“垃圾分类小册子很实用,基本覆盖生活的各种垃圾,一看就知道该放哪个桶。”后芮营村芮大姐说。镇相关部门及环卫集团工作人员共同走进居民小区,向居民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彩页,号召居民积极引导家庭成员,主动参与到垃圾分类行动中来。
多部门成立联合检查组走进餐饮单位开展垃圾分类推广。向餐饮单位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材料,讲解餐饮垃圾如何进行分类及处理;详细了解餐饮单位厨余垃圾处理方式及途径,督促餐饮单位做好厨余垃圾处理工作。
利用宣传标牌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在全镇17个行政村、重点企业、学校等地分别安装《马昌营镇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引》展板,指导居民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制作垃圾分类贴纸、标识牌、公示牌、垃圾分类宣传单、垃圾分类宣传布袋及数字不锈钢喷牌等,让垃圾分类成为居民的日常生活习惯。镇机关干部下村入户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彩页及《致首都广大市民朋友的一封信》等,共计7672份。
马昌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后还将组建垃圾分类党员先锋队,由党员担任垃圾分类宣传员、督导员,引导居民正确投放垃圾,用空闲时间进行入户宣传,并通过微信群、公众号等进行全面宣传,让垃圾分类成为居民的自觉行动。
及时对接 实现垃圾回收和利用
针对农村地区生物质垃圾、建筑垃圾、可回收垃圾三大类垃圾,马昌营镇采取针对性措施实现垃圾回收和利用,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整体面貌改善提供条件。
马昌营镇投资150万元,通过“生态桥”治理工程,生产有机肥回田,目前工程已投入使用,可以全面承载辖区及周边乡镇枯枝、烂叶等生物质垃圾的消纳。“有了生态桥,我们再也不用担心怎样安置树枝,一吨树枝可以兑换一吨有机肥,果树长得更壮实。”西陈各庄村陈大爷介绍。
马昌营镇联合北京建工资源循环利用投资有限公司,计划建设建筑垃圾处理站,配套垃圾粉碎设备,粉碎物将可作为建筑基料,预计年生产能力25万吨,处理范围将可覆盖本镇及周边地区。
马昌营镇与区供销联社合作,筹建占地70亩的再生资源再利用回收中心,实现对废铁、旧家具等可回收物资的分拣和处理。
截至目前,马昌营镇共配置垃圾分类桶6880套,辖区各垃圾中转站配备240升分类垃圾桶576个,120升厨余垃圾桶436个。先后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29次,参与居民8843人次。积极召集镇机关干部、各村“两委”班子及环境干部、辖区企业单位、镇直属单位、餐饮企业、三方公司及保洁员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培训19场,参加培训936人次。联合执法检查54余次,发现6家企业存在垃圾混放问题,并分别处以1000元罚款。
下一步,马昌营镇将进一步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强化党委政府引导、积极推动社会参与,引导辖区居民正确投放垃圾,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推动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让居民生活有品质,让乡镇面貌有颜值,让乡风文明有进步。
王辛庄镇 党建引领新时尚垃圾分类齐参与
5月份以来,王辛庄镇通过“一引领、两加强、三到位”,从实从细从严推进垃圾分类,提高了公众的垃圾分类意识,完善了配套基础设施,改善了人居环境。
王辛庄镇青年志愿者对卡口过往群众普及垃圾分类知识。
一个引领提升组织力
坚持党建引领,凝聚红色力量、青春力量、社会力量,推进垃圾分类新时尚深入人心。积极开拓党建项目向垃圾分类延伸。机关党总支带头,发起“垃圾分类我先行”倡议,深入开展党员干部“五带头”活动,争做垃圾分类的参与者和引领者。主动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把垃圾分类纳入党员活动日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动员党员、团员、群众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奏响垃圾分类“大合唱”。
两个加强全民齐参与
加强基层配套设施建设,给垃圾建“新家”,提升硬件水平。加强垃圾分类宣传员、指导员、检查员“三支”队伍建设,推进垃圾分类意识入脑入心入行。凝聚党员、团员、群众宣传合力,通过入户走访、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向公众宣传垃圾分类益处,普及垃圾分类基本知识,提高市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组建村级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村干部带头,党员、村民代表参与,每日开展垃圾分类巡查,以查促改,提质增效。
三个到位分类见实效
业务指导到位。镇村两级分层次、分批次对机关干部、村干部、垃圾分类指导员、保洁员、餐饮经营单位等群体进行垃圾分类业务指导。
宣传引导到位。通过广播、发放宣传品、微信公众号等宣传途径,广泛提高群众参与垃圾分类积极性。
执法检查到位。目前餐饮经营单位、沿街商户等基本做到垃圾分类妥善处置,3家党政机关、6家教育单位、3家医疗机构等强制分类单位垃圾分类工作基本达标。
截至目前,王辛庄镇新建、改造生活垃圾中转站和建筑垃圾中转站32座,更新破损垃圾分类桶600个,更换农宅户分类桶13000组,更换垃圾桶分类标识1600多个,在农户门前明显位置悬挂垃圾分类指引标识牌和“门前三包”责任牌26000块,实现垃圾分类有设施、分类指引全天候。55名垃圾分类指导员每日与200余名保洁员一起入户指导农户分类,提高垃圾分类的投放准确率。发放《一封信》、小扇子等宣传材料共计14000余份,组织21支村级党员志愿者、3支青年志愿者队伍开展主题宣传活动5次,累计服务农户3万余人次,“十小”企业1000余家次,垃圾分类知晓率100%。共组织垃圾分类业务指导培训场次6次,800多人次。组织相关部门开展执法活动60多次,检查各类单位300余家,处罚6000多元。
下一步,王辛庄镇将结合疫情防控要求,一方面开设垃圾分类“云”讲堂,一日一讲、一日一学,增强群众垃圾分类意识。一方面优化村级网格化管理,分片分块做好垃圾分类宣传、指导、检查工作,从实从细从严推进垃圾分类,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
刘家店镇 “四个强化”加速垃圾分类
自北京市垃圾分类工作启动以来,刘家店镇高度重视,多方部署,以党员“带头”为主线,干部、代表全面参与,充分发挥带头示范和引领作用,通过“四个强化”全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在全镇落实。
刘家店镇执法检查队伍检查餐饮企业落实垃圾分类情况。
强化组织领导
近几天,志愿者们每天都到村里转一圈,入户现场了解垃圾分类执行情况及面临问题,指导具体工作;刘家店镇组织召开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传达《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内容、部署工作要点。在机关、单位每层楼的楼道均设置了分类垃圾桶,并张贴垃圾分类宣传海报,工作人员入科室进行相关法规政策和分类知识培训。
强化督导检查
中午时分,在刘家店镇一户农家院里,镇城管分队正在逐家对餐饮企业检查并对负责人提出明确要求:“垃圾分类工作已经开始了,作为餐饮企业,要严格落实到位,特别是厨余垃圾,一定要分类处理。”镇相关部门发挥执法检查作用,每周不定期多频次对餐饮单位开展垃圾分类执法检查,严格查验进货、垃圾收储等相关票据和消毒、登记等情况记录,现场检查公勺公筷、1米线等要求落实情况,要求对发现问题在指定期限内整改完毕。
强化管理保障
为将垃圾分类工作落实到位,刘家店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保障垃圾分类工作推行,在14处生活垃圾中转站,每天安排一名保洁员在投放点值守,指导监督垃圾中转投放;集中购置大垃圾桶和户垃圾分类桶,配备到各村各户。“只有将配套设施做到位,才能将垃圾分类工作落实好。”刘家店镇相关负责人说道。
强化宣传引导
刘家店镇利用官方微信公众号、村居广播、宣传海报、发放致首都广大市民的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宣传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处理方法,营造良好氛围。
截至目前,刘家店镇集中购置大垃圾桶30个,户垃圾分类桶300套,均已配备到各村各户。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图解垃圾分类知识,用通俗易懂的“大白图”普及日常垃圾如何分类、如何记忆,已推送垃圾分类宣传信息20条,在多个微信群进行转发50余次,制作垃圾分类宣传环保袋1000个,通过走街入户和集中宣传共发送《一封信》3000余份,宣传材料600余份。
下一步,刘家店镇将建立垃圾分类常态化管理机制,持续加强日常宣传、执法检查、管理保障等方面推进,使垃圾分类入脑入心,养成良好的日常习惯。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