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西省西安市重视传承地域乡土文化,精准提炼向善向上基因,不断注入新时代内涵,充分发挥价值引领功能,让乡村文明焕发出时代新风尚。
旧乡约发出新号召
北宋时期,蓝田的四吕兄弟制定了一部成文的乡规民约《吕氏乡约》,教化民众树立正气扶贫济困。千年之后,如今的西安市蓝田县正在全面推广实施《蓝田新乡约》。
今年1月份,冯翔和妻子胡娜两人正式步入婚姻的殿堂。婚礼开场,主持人除了组织新人的亲朋好友集体诵读《蓝田新乡约》,让更多的人发现乡约、认识乡约、了解乡约以外,还会向村民讲述《吕氏乡约》文化,解读《蓝田新乡约》,教育引导群众爱国爱乡、与人为善、与邻为友、互帮互助,把乡约的文化精髓根植到群众心中,实现一户办婚礼,教育一村人的效果。
近年来,西安市启动乡约传承工程,强化自我道德约束,引领村民文明行为,形成乡约文化普及教育体系,同步推进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
通过延展吕氏乡约中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要义,融入人本、法治与环保等现代理念,制定出符合时代要求的《蓝田新乡约》,村民应辛勤劳动,务实创新,敬业乐群,热心公益,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等内容,与党委政府消除贫困、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高度契合,在脱贫攻坚决战时刻,坚定贫困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激发党员干部实现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奋斗目标。
老秦腔唱出新韵味
今年的秦腔听得和往年不一样,听出了新味道,听出了新感觉。西安市长安区的老戏迷们不约而同说出了心里的感受。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以往文化下乡的形式,却创新出了一种新模式。
《黑叮本》《狸猫换太子后本》《对银杯》疫情期间,西安市长安区梨园春秦剧团有限公司的65位演员,通过快手、抖音等网络媒体直播,为粉丝们奉献了80余场高质量的秦腔表演,几十万粉丝在线等着角儿登场。
近年来,西安市大力推进传统秦腔艺术复兴,用戏曲小舞台展现社会大变革,营造吃泡馍听秦腔,观看秦砖汉瓦的关中文化盛景。
西安百年秦腔剧社易俗社、三意社,以文化自觉涵养价值自信,把复排的《火焰驹》《双锦衣》等一批经典剧目送到田间地头,引导人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周至县剧团本着***观众,哪里就是市场的办团思路,与时俱进改编原生态秦腔剧目,融合声、光、电等现代舞台表现手法,擦亮当地文化名片,在吸引老戏迷的同时,也更加贴近现代年轻人欣赏品味。
长安区剧团扑下身子深入农村,把一场场弘扬移风易俗、脱贫攻坚、环境保护等时代风采的小品新剧,通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艺下基层等方式送到千家万户,让群众在身心愉悦中既感受到古老秦腔的艺术魅力,又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熏陶。
农民画绘出新愿景
爸爸给爷爷洗脚,我要给爸爸擦背!在邑区一个广场的公益广告《孝道》宣传画前,5岁的天天一只手拉着爸爸,一只手指着画奶声奶气地说。
这幅农民画出自老画家刘知贵之手,作品名为《孝道》,是首批入选全国网络公益广告作品库、率先在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范儿讲文明树新风网络公益广告栏目进行展播的作品,是着重反映民族精神、弘扬传统美德的农民画典型代表。
采访中,谈起农民画题材的变迁,西安市邑区文明办干部丁香了如指掌,农民画家们已经走出画天画地画家园的传统题材,善于从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中捕捉创作灵感,以贴近农村生活的绘画语言,勾勒一幅幅美丽图画。
据了解,全市75%以上的村组主干道或公共活动场地,建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绘画墙,形象地图说着乡风文明、乡村振兴、卫生防疫等相关内容,向广大群众传播正能量,形成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性循环。
如今,邑区农民画表达方式跳出传统画卷、墙壁,进入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和融媒体中心,生动讲述乡村故事,形象展示乡村形象,构筑起新的乡风文明精神家园。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