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蓝田县九间房镇桐花沟村“桐花乡约?乡村公园”。
西部网讯 五月的“桐花乡约?乡村公园”,宛如一座世外桃源。环山路旁,沿坡而上,在通往村子的入口处,记者被这里的美景深深吸引:木桥、茅屋、荷塘、石凳,凉风习习,像是被“设计”过一般,处处呈现出别样韵味,完全不似普通关中乡村的模样。
“桐花乡约?乡村公园”坐落在蓝田县九间房镇桐花沟村。这里远离尘嚣,风光旖旎,民风淳朴而被誉为“童话沟”,昔日的贫困村如何将乡村美景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让村民一起致富奔小康,成为村庄发展急需破解的难题。几年来,在农业农村部门的大力撮合之下,来自城里的资本与“童话沟”握手,逐步形成了资本下乡扶产业,智力下乡带发展的桐花沟乡村振兴模式。
资本下乡贫瘠的山梁沟壑变出金山银山
“咱们这都是山梁沟壑,种地劳动强度大不说,还投入多、产出少,基本上靠天吃饭。”桐花沟村离任干部程宏其告诉记者,这些年,村里的年轻人几乎都到西安甚至南方一些城市打工去了。
桐花沟独特的山川塬地貌,给农民种植带来极大难度,但也正是这南高北低的地势,层次感强,成为了一个观山赏景的天赐之所。程宏其说:“桐花沟东临流峪,背靠王顺山,空气清新,四季景色各异,是一个适合休闲养生的圣地。能不能换一种思路,让贫瘠的山梁沟壑为村民们变出金山银山。”
新的思路催生新的变化。桐花沟的变化始于2016年。西安大东方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在桐花沟村注册成立,企业积极参与到农村“三变”改革当中,以乡村公园规划作为切入点,全面与村集体合作社合作,将桐花沟村闲置资源盘活利用,帮助进行市场化运作。
“乡村公园积极发挥岭塬相间、风景秀美的资源优势,探索落地了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并受益,打造集农业示范园、民居改造、民宿产业、休闲旅游、产业融合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 桐花乡约?乡村公园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负责人辛晓红说。
统一设计废旧民居摇身变成精品民宿
吹拂着秦岭山间习习的微风,踱步在富有风情的桐花乡约精品民宿,中式传统的西北宅院煞是好看,风格或古朴简单、或艺术气息暗藏、或风格凸显、或内敛含蓄,和村庄的气质融为一体。
“这些古朴简雅的四合院落原本是村民闲置的民宅。村子成立了九间房镇桐花沟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将村民分两类纳入村集体经济组织,人口股村民享受集体公共建设项目带来的权益和分红;以资源入股的村民,将闲置民居、农业用地纳入集体经济合作社,民居改造修缮后进行民宿运营,既能享受民居租赁收益,又能享受运营收益分红。”辛晓红说。
记者在桐花乡约精品民宿看到,民宿建筑风格分为中式传统四合院大宅和原生态民宅两种,室内设计均由知名设计师完成。客房配有公共厨房、共享咖啡书吧、菜园等设施,可供入住者享用。
更令人称叹的是,现在的桐花沟村统一由设计师进行规划设计,看似一幢幢简约朴素的关中民居,细观之后总有新意,会发现细节打磨颇为用心。在这里的民宿更是执行7×24小时精品旅游度假服务标准,设置运营总监、民宿管家、值班看守、厨房服务、客房清扫等岗位;制定了服务标准和流程,将乡村民宿原味和高质量服务管理呈现给每一位游客。
李小莉是桐花沟村的村民,她已经在精品民宿工作了大半年。“打扫客房、喂鸡做饭,干得都是最熟悉的家常活计,不那么辛苦,每个月还能拿到2000多块钱的工资,再加上每年租地、分红的收入,比以前种地不知要强多少倍!”
“农村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农民单打独斗。” 辛晓红说,“以往,桐花沟村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往往以个体经营开发为主,在此基础上,整个村庄形成了以单一的农业种植为主的发展格局。通过乡村公园项目带动,将农业发展和旅游产业统一布局,形成产供销相结合的完整产业链,通过成立各种专业化合作社,不仅能够促进村庄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而它更大的作用是带动村民就业。”
改革促进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项目带来新机遇
目前,桐花乡约?乡村公园正在申请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项目。随着乡村公园项目的全面扩展,民居改造、乡村体育、种植园、文化产业等板块也逐步搭建起来。
在农业示范园区,绿油油的田间整齐地插放着“花椒园”“荞麦园”的牌子。枝繁叶茂的树木迎风招展。极目远眺,远山和岭塬在眼前次第铺陈。“村民们以前在这种地貌种植麦子收入很低,现在集中经营,改良育种,既能吸引城里人来这里农业观光,又能保证产出高效益的农作物,同时还不破坏原有的田园风光。”辛晓红说。
在辛晓红看来,“乡村振兴,振兴的不仅是经济,也是赋予乡村新的文化之魂,让村民们逐步发展成职业农民,让资本与智力下乡,激活乡村发展活力。”
随着项目的深入推进,“桐花乡约文化授业讲堂”“桐花乡约文化研学中心”等文化产业项目也初露峥嵘。“我们引进终南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桐花乡约国家乡村公园,围绕文化景观、人类学、社会学、历史考古学、宗教艺术学等方向和领域,深入挖掘终南文化内涵,拓展终南文化外延。除此之外,还引入了传统书院、天文台等文化IP项目,引进各类文化名人客座、入驻、顾问等形式,丰富文化产业的发展,挖掘村庄历史文化,提炼村庄的文化价值,丰富文化产业的发展。”辛晓红说。
“围绕乡村振兴,‘桐花乡约?乡村公园’要把农业变成产业,让农民不再为土地的产出而担忧;我们要把旅游变成文化,让每一个来过的人都恋恋不舍;我们要把旧居变成新邸,让村里的人都有更舒适的家园;我们要把民宿做成集群,让空心的村落不再冷清。”
智力下乡讲述乡村振兴的好故事
如今的桐花沟,逐渐摆脱了贫困的桎梏,以崭新的面貌,向人们展示着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水泥铺就的村道平坦宽敞,村道两旁种满漂亮的格桑花。房舍墙面统一刷白,上面画着优美的风景画。远远看上去,恍然以为走进了哪个江南小镇。村道两侧整齐的太阳能路灯,让这个村庄看起来具有别样的科技感。
“好环境,就是金饭碗”,这是记者在桐花沟一面白色墙体上看到的标语。村庄的变化,正是对这句标语最好的诠释。
“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项目申请下来后,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共赢、共产。通过‘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的方式,发挥 ‘三变’改革政策优势,实现农户就业便利、收入结构丰富、社会福利完善。同时,加强‘农业+孵化器’作用,坚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企业为主体引进高精深农业科技,带动村集体经济组织创业创新,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业附加值。”辛晓红向记者谈到她的愿景:目前,项目二期建设的民宿多为长租制,通过吸引退休教授、高知在乡野定居,引得凤凰来,让村民在相处中发现与高知为邻的好,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智力资源。
资本、智力下乡,激活美丽的“童话沟”讲述了蓝田乡村振兴的好故事。
蓝田县农业农村局办公室副主任田鸿强告诉记者:“蓝田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把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成立了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乡村振兴三年行动方案》。通过重点实施产业发展,在山区发展食用菌,在横岭发展奶山羊,在川塬发展设施蔬菜,形成‘一镇一业’发展格局”。
“以桐花乡约项目为例,项目建成后,区域内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转变,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农村产业形态多元,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农民收入持续增加,文明新风尚形成,社会和谐稳定,成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又一个样板。” 田鸿强说。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