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溪人的新“靠山”
山还是以前的山,但日子已经不是过去的日子,因为现在有了新靠山嘛!55岁的任光华一边采摘黑木耳,一边向前来采访的记者讲述眼前的生活。 土家族村民任光华的家在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板溪镇坪底村,这里大山连大山,不少村民的房子建在山坡上。山脚下
-
城带乡拔穷根 侣繁夹腋 ――山城重庆攻坚“两不愁三保障”一线观察
四月的春风,吹绿了巴渝一道道山梁、一垄垄田地。从穷山恶水难断穷根到金山银山天地更宽,大山正在生长新希望。 作为地处西部的直辖市,重庆集聚城市人才、技术等资源上山下乡攻深贫,夯实托底政策防返贫,180多万农村贫困群众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
-
甘肃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 贫困户变身“工薪族”
记者从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了解到,从2018年起,甘肃已累计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49400个,实现人均年增收6000元。 56岁的曹玉良家在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什字镇李家庄村。他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因妻子患病,原本在外务工的他不得不返回家乡。返乡后断
-
“一张表”见证扶贫成效
新华社呼和浩特4月20日电(记者贺书琛)夜幕降临,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呼和木独镇政府办公楼灯火通明,工作人员正在整理白天深入贫困户家中回访排查的情况。我们这里地广人稀,进贫困户家里排查一去就是一天,晚上回来再整理情况,像这样的工作模式是
-
博白:扶贫车间成“致富车间”
最近,记者走进博白县大润制衣厂制衣车间里,只见一台台缝纫机不时发出哒哒哒的响声,制衣工人正熟练地给衣服打边。 今年38岁的冯惠平是博白县亚山镇平岸村一名贫困户,以前一直在广东务工。2017年,冯惠平回到老家,来到大润制衣厂扶贫车间上班。 从家里到
-
山东武城:“心理口罩”让贫困学生“居家乐学”
这几天的课感觉怎么样,有什么困难没有,有事要及时跟老师说。4月14日,正在家上网课的邢磊(化名),接到班主任李洪越的电话,李老师仔细询问了他的学习和思想情况。 邢磊是山东省武城县育英学校五年级学生。今年2月初,由于疫情延迟开学,家庭经济困难、不具
-
贫困户冯狗旺的六年之变
在叶县叶邑镇杜庄村的田间小路上,邻居老刘在前边推着车,冯狗旺在后边跛着脚跟着。 老刘,搭把手,帮我把这车粪拉到地里。 要不是我腿脚不便,也不用有点事就麻烦你了。 谁能想到你会害一场大病,你以前可多能干啊!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 冯狗旺家有4口
-
重庆城口:辛勤养蜂人 带出“养蜂村”
55岁的吴应豪穿着西装皮鞋,在陡峭的山坡上忙个不停。他一会儿打开桶盖,查看桶里的蜂窝状况;一会儿抬头远眺,一片片金黄的油菜花点缀在苍翠的山坡上,一只只蜜蜂从远处的花丛中返巢。 大巴山深处的重庆城口县北屏乡苍坪村,吴应豪是村里资历最老的养蜂人,
-
山东日照:扶贫项目分红不搞“大锅饭”
扶贫项目分红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牛素荣是山东日照市岚山区中楼镇马家峪村的贫困户,前几年,她与其他贫困户拿一样的项目分红,但最近她却比同村的周文玉少了800元。 少拿分红的牛素荣不但没有失落,反而觉得很合理。相比分到A类的周文玉来说,她年纪大又
-
河南省36.58万因病致贫人口脱贫
新华社郑州4月20日电(记者李丽静)据河南省卫生健康委的消息,去年河南省有36.58万因病致贫人口脱贫,占全省脱贫人口的53.1%,河南健康扶贫取得阶段性成效。 因病致贫是影响脱贫攻坚工作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河南省推出一系列扶贫医疗政策,从健康着手,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