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栾川县红洞沟村第一书记赵娜:农村防控,喇叭实用,群众最喜欢党的声音
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黄红立通讯员侯豫炯 王玉栋 我手里有两个法宝,小喇叭和大喇叭,疫情防控,喇叭最实用!栾川县妇联派驻陶湾镇红洞沟村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赵娜说。 红洞沟村是典型的一沟一村型行政村,里面还有很多小沟,群众分散住在沟沟岔岔,沟深
-
鄢陵县陈国铭:63岁,他倒在了疫情防控第一线
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 宋广军 通讯员 王志彪 2月15日下午,在鄢陵县大马乡朱庄社区北出口疫情值班卡点,该社区的党员陈玉凡、刘四祥默默的站在那儿,满是沉痛。就在头一天上午八时多一点,他们的主班、也是他们的老伙计陈国铭,倒在了他们站的卡点,再也没有站
-
上蔡第一书记杨自豪:要战“疫” 更要保饭碗!他的做法,是全村的自豪、全县的自豪
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黄华通讯员曹要强 上蔡县和店镇五肖村第一书记杨自豪自大年初六便背上行李入村以来,一边在疫情防控一线奋力战疫,一边组织农民与农时赛跑,争分夺秒抢抓农时。 几天前,在卡点执勤的杨自豪接到一个村民的电话,喂,是杨书记吗?我是咱村5
-
栾川县黄柏村第一书记高治华:与其憋在家里,不如引导大家读书学技术
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黄红立通讯员黄若若 杨慧娟 2月13日,天气晴好,庙子镇黄柏村的牛新晓搬来小方桌端坐在自家院里,摊开《豆制品加工技术》一书,边看边记录要点。 高书记送来的书真合我意,趁这段时间在家学习,疫情过后没准儿可以再掌握一门挣钱的技术。
-
嵩县第一书记赵正洋相约恋人吕璐:胜利了,我们订婚结婚一起来
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黄红立 通讯员吕小伟 王博 亲爱的,在这危急时刻,咱俩正面临着一个共同的敌人在战斗着。等打赢这场战疫,订婚、结婚一起来。这是赵正洋对她恋人吕璐的一个承诺。 你在乡下晚上要穿厚点,注意戴好口罩,勤洗手......吕璐关怀备至。 赵正洋
-
“带电”第一书记“点亮”贫困之家
在米村镇拐峪村,郭振伟为贫困户李长安家改造电力线路(1月14日摄)。 在米村镇拐峪村,郭振伟(左三)和贫困户李长安家人谈心,鼓励他们通过发展产业脱贫致富(1月14日摄)。 2015年7月,时任国家电网河南省新密市米村供电所副所长的郭振伟来到米村镇拐峪村任驻村
-
驻村第一书记原玉荣:百姓们的“家里人”
一个双肩包、一辆电动车、一包方便面,再拿上厚厚的笔记本,这是河南省新蔡县狮子口村驻村第一书记原玉荣的四大法宝。驻村4年,近千户的村子原玉荣每家每户至少走访了6遍,她不仅带领村民摘下了贫困帽,也从城里来的女干部变成了百姓们的家里人。 从新蔡县李
-
下台村驻村第一书记邓生栋:把产业和经营智慧留在了大山
脱贫了,日子也好了,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城台乡下台村村民依旧忧心忡忡:邓书记走了我们该咋办? 过去多年来,对于下台村村民而言,贫困就像夹在村庄两旁的大山一样,移不动、搬不走。下台村党支部组织委员祝保年说:过去挣钱就是靠种地、外出打工,村里你穷
-
“货郎干部”扶贫记
货郎经济,宋代即盛行,延续上千年。新中国成立后,交通日益便利,货郎逐渐消失。然而,记者发现内蒙古鄂尔多斯农村牧区如今活跃着一批货郎干部,他们带着中央精神、国家政策,驻村帮扶,种下乡村振兴希望。 第一书记卖年货 1月9日起,鄂尔多斯市乡村特产年
-
脱贫户李元青:“第一次用工资买年货,感觉咋这么好”
黑龙江省泰来县平洋镇平洋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李元青,接过400多元工资,格外高兴。春节临近,她准备去镇上超市购买年货,称五六斤肉、买2条鱼。 2019年半年就挣了约2000元,这是我第一次用自己挣的工资买年货,感觉咋这么好!李元青高兴地合不拢嘴。过去这个家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