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技术让河北沧州玉米实现“一年两收”
日前,笔者驱车来到泊头市四营乡田二村宝存种植专业合作社的300亩春玉米种植基地,这里的玉米出穗早、结穗大,苗壮叶展,长势喜人。依托春玉米起垄覆膜侧播种植技术,该合作社从3月下旬就开始播种,不仅实现了节水抗旱,而且在适宜的墒情下,一年能够种植两
-
河北生物防治技术在80多个蔬菜种植重点县建立示范基地
7月初,最后一茬西红柿采摘完售出后,饶阳县向阳蔬菜专业合作社社员刘志峰心里乐开了花。尽管今年遇到疫情,但他一个大棚的西红柿比常年多收入2000多元。刘志锋把增收的功劳归功于生物防治技术(简称生防技术)由研发性向推广性的转变。 刘志锋所说的生物防
-
河北春耕备耕生产:种植标准化 农业质量高
春耕农时不等人。3月28日,在永清县丰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大蒜种植基地,记者看到,眼前一片葱绿,村民正忙着浇水,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 “今年,我们种了400亩大蒜,采取标准化的生产模式,严把行距株距、种植深度等技术关,保证了大蒜的成活率和品
-
“线上答疑”解春耕难题
3月6日,驾车从容城县城驶出,沿途两侧地里绿油油的麦苗生机勃勃。驶入南张镇北张村时,映入眼帘的却是这样的场景:一辆大型苜蓿播种机在一片平整的土地上作业,伴随着机声隆隆,一垄一垄种下了苜蓿种子。 “一次种植,多年收益。3个月后,第一茬苜蓿就能收
-
河北一条黄瓜产业链,一年产值一亿八
“今年黄瓜的价格比往年略高,每斤能到1块2或1块3。我家种了8亩多地的黄瓜,一年下来纯收入有十几万呢。”前不久,在藁城区贯庄村黄瓜交易市场,黄瓜种植户薛文良眼看着一车车嫩绿的黄瓜被运往全国各地市场,脸上写满笑意。 贯庄村黄瓜交易市场2008年建成,
-
河北临西发展菌菇产业富民增收
眼下,正是林下种植大球盖菇的盛产期,经过1个多月的采摘,临西县吕寨镇石佛寺村向仝双夫妇的眼睛亮了起来,“照这样的收成算下来,一亩地产4000多斤,除去成本能挣8000多元,俺种了19亩,当初跟着‘龙头’走是走对喽? ? 向仝双说的“龙头”是临西县东苑农业
-
河北新乐:沙地特色农业促振兴路越走越宽
日前,河北石家庄新乐市出台《关于农业产业种植结构调整的意见》,指导调整农业产业种植结构。今年,新乐市预计调减籽粒玉米3万亩,重点发展西(甜)瓜、花生、红薯、马铃薯等沙地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打造1个万亩高油酸花生示范片。 围绕作物品种结构调整、空
-
河北青县:贫困户依托种植产业脱贫
这些天,河北青县曹寺乡西冯村村民陶凤东,每天早早就到自家的大棚里忙碌,给甜瓜缠秧、打杈……眼看这甜瓜就要坐果了,他心里乐开了花。 今年46岁的陶凤东,曾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有七八亩地,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平日里,他还打些零工,但收入
-
千村万户看小康|西辛庄村:大棚里的“农业转型升级”记
仲夏,走进滨州市滨城区杨柳雪镇西辛庄村,随处可见绿树环绕,随处可闻阵阵蝉鸣。该村东临小开河,西临徒骇河。村委门口搭起葡萄架,但这可不单纯是为了好看,更是向来客展示这里的主打产业――果蔬种植。 7月15日一大早,村民潘立云和丈夫宋加峰早早就来到
-
“就认准你们肥城桃了”
“刘大哥,今年我还订200箱桃,现在亲戚朋友就认准你们肥城桃了? ?7月5日,在肥城肥桃主产区之一的仪阳街道刘台村,刘学军接到江苏南京老客户崔先生打来的预订电话。 连日来,种了30多年桃子的刘学军天天都有预订电话,朋友圈也被订单刷爆。 “品牌的存亡有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