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产自销到八成外销?新疆“大果盘”香飘四方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曹华 近年来,新疆林果产品日益受到全国消费者青睐,已经从过去的以自产自销为主,转变为每年超八成的果品外销,林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数据显示,2018年―2020年,全疆年均外销果品640余万吨,占年产果品总量的80%以上,新
-
甜高粱,甜了种植甜养殖
8月8日,梧州市龙圩区大坡镇新龙村,一辆大型收割机开进一片翠绿茂密的高粱地里。一株株三四米高的高粱,被连茎带叶揽收、切碎,随即转运至附近的养殖? ? “这可不是一般的高粱,是隆平高科从国外引进、自主开发的新一代甜高粱杂交品种,叫阿尔托。”龙圩区
-
昭平 茶叶种植带动10万名群众增收
8月18日,记者在昭平县镇江口村看到,满山的茶树吐出绿芽,茶农们正在采茶,一派忙碌的景象。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到24.6万亩,上半年干茶产量5000多吨,解决10万名群众就业问题,有力地带动了农民增收。 “一天采摘茶叶5公斤,有100元左右的收入。”村
-
“寒地龙药”奏响乡村振兴“进行曲”
在8月17日下午召开的“寒地龙药”发展座谈对接会上阿城区委书记孙钊强调:要高标准做好产业规划,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梯次推进、滚动发展,紧密结合阿城区实际,明确“寒地龙药”目标定位,做好同全省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的衔接。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加大
-
内乡县畜禽粪污变废为宝循环经济富民兴村
近日,在内乡县大桥乡大周村许香灵家庭农场,新建成的畜禽粪污收储利用中心正在高效运转,前来观摩学习的群众络绎不绝。 该家庭农场负责人许香灵说:“畜禽粪污收储利用中心共安装了8个100立方米的玻璃钢发酵罐,修建了800多立方米的化粪池,总收储容积可达1
-
鲁山县为受灾菇农撑起“保护伞”
8月18日,在鲁山县四棵树乡彭庄村,食用菌种植户霍玉玺说:“虽然受了点灾,但有县、乡各级部门的支持和服务,我相信困难很快就会过去的。” 霍玉玺租赁了村集体的26个香菇种植大棚,种植了11万袋香菇。在7月21日的暴雨中,他的遮阳棚倒塌了13个,菌袋被冲走
-
酉阳:福家坪上飘李香 村民喜采青脆李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8月24日6时讯(通讯员 刘良玉 文梅)“我们在陈老板果园摘李子,每天有100元的工资,中午还要供一顿饭呢。”近日,酉阳自治县天馆乡沙坪村5组村民候福香开怀地说,从建园那天起,她就一直在果园基地做工,每年采摘、冬春季管理收入都超过
-
武隆:庙垭乡机械化生产效率高 节省劳力巧丰收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8月24日6时讯(通讯员 邓帮华)近日,笔者在武隆区庙垭乡和平村叶家?G农业社的农家小院看到,年近60岁的玉米种植户张长江站在自家屋檐下忙碌,正在用玉米脱粒机脱离玉米粒。脱粒机在电动机的带动下飞快地旋转,张长江站在脱粒机旁更是忙
-
涪陵:旱地种旱稻 省力还增收
稻谷迎来丰收对村民们来说习以为常,但8月20日上午,涪陵区珍溪镇河口村四组村民鞠友林的稻谷地却引来众多村民围观。 原来,村民们都是来瞧瞧这不用人工浇灌、不施农药,在旱地里长出来的稻谷到底长势如何,收获多少? “种了一辈子庄稼,还是头一回见旱地上
-
三伏天也能种叶菜 密云水培蔬菜站着就能采收
炎炎夏日,一些温室叶菜没到三伏天就已经“蔫儿”了,许多农户在7月就不种叶菜了,等凉快了再重新种植。近日,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在密云区巨各庄镇的一个蔬菜基地中,4个大棚中的空心菜和苋菜,不仅“精神抖擞”,产量还很高。原来,这是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