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兰州:“攒劲”小伙马金龙的带贫路
最近,76岁的贫困户徐万余家中添了一头“牛宝宝”。驻村干部马金龙比老徐还要激动, “牛犊好比金元宝。牛生牛,钱滚钱,老徐家如期脱贫没问题。”马金龙说。 徐万余的家在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马营镇华川村。这里山大沟深,自然条件差。目前,通渭仍是甘肃全
-
甘肃西峰黄土塬探“牛群效应”谋脱贫
甘肃庆阳市西峰区后官寨镇东坪村养殖户路通祥靠勤劳双手走出了一条致富路。 盘小美 摄 中新网甘肃庆阳4月28日电 (高展 盘小美)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时,甘肃庆阳市西峰区后官寨镇东坪村养殖户路通祥走进牛棚,准备草料、喂食加水、清理圈舍自从搞起了
-
甘肃敦煌: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
记者李琛奇、通讯员姬振江报道:4月的敦煌乡野,活跃着一支支科技特派员队伍。他们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讲授种植技术、与农户结帮扶对子,按照各自划分的责任田履职尽责。 今年,甘肃敦煌市制定了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方案。近日,围绕葡萄、杏、梨、桃
-
甘肃藏区“高原牦牛”繁育基地:“肉奶双赢”助牧民增收
4月中旬,甘肃甘南州夏河县良种高原奶牛(娟犏雌牛)繁育基地。 魏建军 摄 中新网兰州4月27日电 (魏建军 艾庆龙)普通牦牛一岁体重约70公斤,这种牛可达120公斤左右,而且产乳量可抵3头牦牛的量,实现肉奶双赢。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桓恭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甘肃打出“政策奖补”和“产业扶持”组合拳
央广网北京4月15日消息(记者孟永辉 张磊)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甘肃省是我国劳务输出大省,也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受疫情影响,贫困群众外出务工面临较大困难。为了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让贫困群众收入不因疫情降低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甘肃督战巡视并举 确保脱贫攻坚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
央广网北京4月26日消息(记者孟永辉 张磊)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甘肃省正在刀刃向内、自加压力,通过挂牌督战和专项巡视,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在甘肃陇南市的一个产业园
-
甘肃宕昌直播带货火了!直播三小时助农销售120.7万元
主播:这是我们两当县种的芦笋做出来的手工面、挂面。 主播: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这个来自秦岭的一款蜂蜜,是槐花蜜。 这是甘肃省宕昌县消费扶贫直播活动现场的热闹场面。 网络主播 崔东辉:通过直播带货能把贫困户的产品尽量给大家推销,我觉得这个
-
甘肃:一位贫困户搬下山的这两年
拼版照片:上图为胥存坐在古浪县绿洲生态移民小城镇的家中客厅看电视(3月10日摄);下图为胥存在古浪县黄羊川镇石城村收拾屋中物品(2018年2月6日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胥存在古浪县绿洲生态移民小城镇的家中厨房忙碌(4月7日摄);下图为胥存在古浪县黄羊川镇石
-
甘肃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 贫困户变身“工薪族”
记者从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了解到,从2018年起,甘肃已累计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49400个,实现人均年增收6000元。 56岁的曹玉良家在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什字镇李家庄村。他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因妻子患病,原本在外务工的他不得不返回家乡。返乡后断
-
甘肃瓜州农户“牛气生活”:“精细账本”不再赚辛苦钱
近年来,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农民从原先守着耕地赚辛苦钱,到如今发展牛产业。图为技术人员给牛除虫。 魏金龙 摄 在甘肃酒泉市瓜州县,农民从原先守着耕地赚辛苦钱,到如今发展牛产业,日子也越过越牛气。瓜州县河东镇双泉村村民孔宪福看着圈里肉牛体格壮实、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