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微生物菌群通过诱导宿主代谢提升玉米抗病能力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粮食作物真菌病害监测与防控创新团队研究发现,玉米在遭受镰孢茎基腐病胁迫时招募芽孢杆菌作为核心抗病菌群抑制病害。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微生物组(Microbiome)》上...
-
2024年吉林玉米备春耕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发布
日前,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根据今春气候条件和生产形势,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了2024年玉米备春耕生产技术指导意见,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全力抓好以粮食安全为重心的农业生产,持续提升粮食...
-
通化市调优种植结构壮大鲜食玉米产业发展
玉米是通化市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300万亩左右,产量稳定在25亿斤以上,商品粮贡献率超过80%。近年来,通化市实施东部绿色转型区域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质特用玉米发展势头较好,尤其是鲜食玉米,因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成分(
-
珍贵!新乡发现百年老玉米等100多个重要地方种质资源
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国家关键性战略资源。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作物种质重要基因发掘、创新,对国家生物产业发展和提升种业的国际竞争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深远意义。11月初,在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基础上,我省在38个种质资源丰富的县(市
-
秋收后农民的“加班”项
11月以来,玉米地上的收割机陆续回库,但黑土地上的忙碌还在继续。在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下,长春市许多农民的秋收不再只有“收”的动作,忙完“转储运卖”就准备猫冬的惯性也成了过去式,整地机、秸秆打包机、生产线“接棒”收割机仍活跃在农业生产中,保护性
-
全国农技中心举办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线上培训咨询活动
为进一步增强广大农技人员和农户对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认识和了解,为明年大面积推广应用打下坚实基础,近日,全国农技中心相继组织两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线上培训咨询活动。邀请四川农业大学杨文钰教授团队,以及有关植保农机专家、示范户代
-
从春种“一粒粟”到秋收“万颗子”――看磐石市如何让黑土地“重获新生”
黑土地保护从哪里入手?保护性耕作是否能有实效?2020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印发了《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磐石市在促进黑土地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上合力攻坚,积极推广“生态优先、用养结合”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在遍地金黄的收获
-
乡村振兴丨起南村的“三万”粮田梦
立冬之后,天气晴好,山东省桓台县起凤镇起南村的千亩麦田开始窜苗。村民魏秀玉站在地头,看着一台自走式绞盘喷灌机在田间作业。 “这大块头机器就是好使,一天能浇40亩地,水里配着农家肥,以后不用追肥了。”虽是头一次使用机械喷灌,魏秀玉已然不陌生,因
-
重庆今年唯一一个农业类国家科学技术奖 这颗玉米有啥奥秘?
11月3日,由市农科院玉米研究所参与的“玉米优异种质资源规模化发掘与创新利用”项目,在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也是今年我市9个国家科学技术奖中唯一一个农业类奖项。 1996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牵头发起了
-
丹东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丹东市2021年玉米和大豆、稻谷生产者补贴面积核查工作方案的通知
http://ddsnyncj.dandong.gov.cn/html/43/20217/30f607dcab85f4577f6935084e733fd2.html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