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藏区“高原牦牛”繁育基地:“肉奶双赢”助牧民增收
4月中旬,甘肃甘南州夏河县良种高原奶牛(娟犏雌牛)繁育基地。 魏建军 摄 中新网兰州4月27日电 (魏建军 艾庆龙)普通牦牛一岁体重约70公斤,这种牛可达120公斤左右,而且产乳量可抵3头牦牛的量,实现肉奶双赢。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桓恭
-
新疆策勒:“产城融合”拓宽异地搬迁农牧民脱贫增收渠道
毗邻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处昆仑山脉北麓的新疆和田地区属于南疆深度贫困区,自然条件恶劣,易地搬迁是当地主要的脱贫攻坚方式。在策勒县,通过产城融合的方式,把移民新村和产业园区结合在一起,让易地搬迁农牧民在改善生活条件的同时,也有了稳定增收、快速
-
数清“羊单位”――转场路上新关口 牧民生活新希望
春归草长,新疆阿勒泰地区福海县牧民赶着牲畜、向位于山区的春季牧场进发。在这条短则数十公里、长则百余公里的古牧道上,牧民转场要过的第一道关并不是涉河翻山,而是数清自家的羊单位。 羊单位是近年牧区清点牲畜的常用单位,指放养一只羊所需的草场面积。
-
甘南藏区:生态旅游助牧民增收
2016年,我被选聘为生态护林员,一年有8000元的稳定收入,现在我已经脱贫了!甘南州迭部县益哇乡知子村村民拉木吉说。拉木吉世代生活在迭部林区,家里生活仅靠女儿在县城打工和自家种的几亩薄田,自从成为护林员后,她的日子好过了,她相信会越来越好。 甘南
-
四川稻城:景美客自来 农牧民60%的收入来自生态旅游
吃起生态饭,喜赚旅游钱。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生态旅游促发展。 稻城地处川滇藏大香格里拉旅游区的腹心地带。位于稻城县香格里拉镇境内的亚丁景区,以海拔6032米的仙乃日、同是海拔5958米的央迈勇和夏诺多吉三座雪山为核心区。汇集了雪山、冰川、湖泊、草原
-
西藏那曲:壮大畜牧产业 牧民“家门口”就业脱贫
畜牧业是西藏那曲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也是牧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为了更好地巩固脱贫的成果,那曲市大力发展壮大畜牧业,建立良种牦牛产业养殖基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基地务工,实现家门口就业,脱贫增收。 这里是那曲市嘉黎县娘亚牦牛养殖基地,肉类配
-
疫情期间西藏那曲完成首批农牧民“组团式”跨市务工
图为3月16日,西藏那曲市农牧民启程赴拉萨跨市务工。 多吉 摄 中新网拉萨3月17日电 (张伟)3月17日,西藏那曲市16位农牧民入职拉萨市某环卫保洁公司。据那曲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简称人社局)综合培训中心主任多吉介绍,这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那曲市首批农
-
青海天峻:抗灾保畜确保牧民生产生活
为确保畜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牧民群众生产生活不受影响,近日,天峻县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防灾保畜工作。 天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防灾保畜工作,严格落实防灾保畜工作责任制,健全完善防灾抗灾工作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加快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截至
-
40户牧民家庭全部脱贫!新疆:就业政策帮扶让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2012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北塔山牧场的40户牧民在六师五家渠市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的帮扶下,从边境牧场来到五家渠市就业。如今,8年的时间过去了,这40户牧民家庭已经全部脱贫。 萨依拉西居马拜一家从北塔山牧场搬到五家渠市已经8年多了。在牧场时
-
帕米尔高原“破冰行动”助牧民备春耕
新华社乌鲁木齐3月6日电(记者孙少雄)春水灌得早,来年吃得饱。看着今春第一场灌溉水汩汩流进草场,64岁的艾力木拉提发郎给仿佛也跟着解了渴,舔了舔嘴唇,激动地笑出声。几天前,他和村里的上百名牧民还为水急得团团转。 艾力木拉提家住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