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州市| 道县:推进订单式紫薯种植助农增收
近年来,道县为加快农业发展步伐,利用本地土地资源优势,鼓励村级合作社加大土地流转力度,采? 岸┑?+农户”的发展模式,引进高产量、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紫薯薯种,实行紫薯规模化种植。推进传统农业向订单农业转变,促进农民增收。 盛夏时节,位于道县祥霖铺镇常青
-
永州市| 祁阳:清晨黄花菜采摘忙
文富市镇是黄花菜传统种植区,每年七月的中上旬是采摘旺季,由于黄花菜花开后会降低价值,当地菜农在天蒙蒙亮时就要赶紧采摘。 早上五点,文富市镇黄泥塘村菜农邹彩云的家里就亮起了灯,邹彩云和放暑假回来的两个孙女简单地洗漱之后,带上斗笠,背起背篓就来到田间
-
永州市| 新田:富硒产业绘出振兴新图景
作为“中国天然富硒农产品之乡”,新田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从产品开发和品牌培育入手,聚焦基地、加工、销售环节,打造蔬菜、大米、豆制品等特色富硒产业集群,激发乡村经济活力,让5万余名群众走在乡村振兴新“硒”望的田野上。 盛夏时节,正值茄子、豆
-
永州市| 早稻开镰,冷水滩区投入700多台收割机抢收
火红的七月,稻谷金黄。连日来,冷水滩区广大农户抢抓晴好天气,积极组织人员、机械开镰收割早稻,田间地头一片忙碌的丰收景象。 在冷水滩区牛角坝镇湘山街社区“早加晚优”双季稻万亩示范片,大片早稻已经成熟,收割机在金色海洋中来回穿梭。不一会儿,一块块成片
-
永州市| 道县:蔬果7小时到达粤港澳大湾区餐桌
7月21日清晨5时,天刚蒙蒙亮,在道县正禾农场供港蔬菜基地,负责人黄日忠领着村民们采摘茄子。小三轮往返基地和冷库三次,300余亩茄子便已采摘完毕,经过7小时运输后,这些带着露水的茄子将出现在粤港澳大湾区市民的餐桌上。 黄日忠告诉记者,眼下正是蔬果采摘旺季,
-
永州市| 蓝山发展特色产业 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8978元
7月16日,趁着晨曦的微凉,蓝山县塔峰镇高阳村村民雷秋梅抓紧采摘葡萄,装箱销往粤港澳。经多年发展,雷秋梅的葡萄园扩至150亩,去年销售收入达120万元,一家人稳步过上小康生活。 目前,蓝山县建成以夏黑、阳光玫瑰为主的优质葡萄基地2万余亩,发展种植大户近100户,
-
永州市| 祁阳:小瓜蒌结出“富民籽”
祁阳市大忠桥镇围绕特色产业做文章,因地制宜建成2000多亩瓜蒌基地,做大做强瓜蒌产业链,让浑身都是宝的小瓜蒌成了促民增收的"金元宝"。 初秋时节正是瓜蒌成长的关键时期,为了年尾有个好收成,星星村的种植户蒋冬生顶着炎炎烈日,走进如同绿色海洋般的瓜蒌基地,
-
永州市| 祁阳:改厕治污双管齐下 农民生活大变样
近年来,祁阳坚持把农村改厕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举措,引导农民群众养成良好入厕卫生习惯,不断提升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把推进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作为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振兴乡村的重要抓手,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突出
-
永州市| 道县:引水抢种晚稻为农田“解渴”
连日来,受连续高温和降雨少等影响,道县不少地方出现不同程度干旱。面对干旱形势,基层党组织发动广大干部深入一线和群众同心协力开展抗旱自救行动,力争把旱情损失降到最低。 在道县白芒铺镇白泥山村,2000多亩水稻受到不同程度干旱,不少稻田出现了干涸开裂现象
-
永州市| 祁阳:改厕治污提升生活品质
近年来,祁阳市把农村厕位建设作为解决广大村民群众身边急难愁盼的好事实事来抓,因地制宜开展农村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工作。截至去年底,该市已建成农村卫生厕所17.97万户,占改厕基数的96.57%,超过二类县市区卫厕普及率85%的标准11个百分点;无害化卫生厕所12.43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