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2颗种子与34年的追寻
农民出身的他只有中专学历,但却用34年时间专注于一件事:研究并培育海水稻。如今,他是业内知名的海水稻专家,在国际上发表了论文,并被广东海洋大学聘为讲座教授。 他叫陈日胜,被外界称为“农民科学家”。他培育的“海稻86”,成为海水稻代表性新品种之一
-
保江淮粮仓:政策、科技、保险一个不能少
秋获时节,稻谷飘香。遭遇新冠肺炎疫情,面对长江、淮河和巢湖“三线抗洪”严峻汛情,安徽省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粮食生产,通过超常规的政策举措,挖掘科技丰粮新路,全力以赴抗灾减灾,最大限度减轻洪涝灾害损失。眼下,秋粮主要作物之一的水稻迎来收获,江
-
再破纪录!第三代杂交稻双季稻亩产达1530.7公斤!
“911.7公斤? ?11月2日中午12时26分,湖南省衡南县向阳街道清竹村梓木冲组第三代杂交水稻新组合试验示范基地晚稻测产现场,第三代杂交水稻“叁优一号”,测得平均亩产911.7公斤,加上此前7月份早稻亩产619公斤,双季杂交稻亩产达到1530.7公斤。这个数字,意
-
全国优质稻产业化现场观摩交流会提出“两优化、三强化”推进水稻产业转型升级
近日,全国优质稻产业化现场观摩交流会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交流各地水稻生产经验,总结我国水稻优质化产业化发展成效,部署推进优质稻产业化开发工作。会议强调,要坚定水稻优质化、产业化的方向不动摇,以实施乡村振兴为抓手,以绿色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突
-
天津津南:“稻蛙田”里话丰收
11月4日,阳光灿烂,在天津市津南区北闸口镇北义辛庄村,金黄的稻田里数辆水稻收割机纵横驰骋,开启了津沽大地小站稻的收割季。 这里不是普通的稻田,而是套养着黑斑蛙的“稻蛙田”。稻田四周围着网,田埂两边铺上了一条长长的食台,栖息在水稻下的青蛙会跳
-
黑龙江省大力推广水稻控制灌溉 节水好技术助力农业新发展
入冬了,下雪了。在虎林市伟光乡幸福村,大雪覆盖的农户人家,人们聚集一起开始算起今年丰收的细账。 种粮大户姜宝山说:“幸亏今年村里3万亩水田都用上了控灌节水技术,保住了收成啊? ? 水稻控制灌溉,又称水稻调亏灌溉,是指在秧苗本田移栽后的各个生育期
-
中非合作,交流农业“致富经”
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0多年来,中国同非洲国家各领域合作不断深化,农业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广袤的水稻田和示范园获得丰收、当地人员经过培训成为技术“带头人”、新品种新技术为非洲经济发展提供新增长点……中非农业技术交流,为非洲国家增强粮食供给能力、促
-
湖南日报| 湖南:打造智慧智能农机高地,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详情请点击: 湖南:打造智慧智能农机高地,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原文网址:http://agri.hunan.gov.cn/agri/tslm/mtjj/202102/t20210202_14380422.html
-
[重庆]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分中心在大足揭牌
昨(19)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分中心在大足区拾万镇揭牌。作为一个杂交水稻研发、作物育种与新品种试验示范的综合研发平台,该中心计划五年选育8个左右优质品种在重庆及周边适宜地区推广。 据了解,该中心设置在大足区拾万镇长虹村,由国家
-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分中心在大足揭牌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20日6时讯(通讯员 谢凤)昨(19)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分中心在大足区拾万镇揭牌。作为一个杂交水稻研发、作物育种与新品种试验示范的综合研发平台,该中心计划五年选育8个左右优质品种在重庆及周边适宜地区推广。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