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元江:山脚村里青枣甜农户增收底气足
眼下正是青枣采摘的时节,在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澧江街道、红河街道、曼来镇等地的村寨里,青枣堆成小山,村民们围在一起进行分拣、包装,运输车辆来往不绝。 “今天已经分拣出七八百公斤了,打好包、装上车就走。每年12月到次年2月,每天都有省内外的
-
平谷区东高村镇打造“四优”休闲农业新发展
平谷区东高村镇农业资源丰富,被誉为“平谷蔬菜第一镇”,2020年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产业,培育了一批果蔬品类,像崔家庄西红柿、南宅庄户欧李、赵家务大葱、大旺务豆角等,也帮扶壮大了一批蔬菜种植企业和合作社,像京东绿谷、京同源特菜、崔家庄众旺果蔬产销
-
海南文昌文教镇后田村:龙眼丰收为致富“点睛”
采摘、挑拣、装箱……2月19日,文昌市文教镇后田村的龙眼果园里人头攒动、车声隆隆,忙碌的村民们正在采收成熟的果实。 “一共350株,约25亩。”后田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陈川庄一边忙碌一边高兴地介绍,文教镇大胆探索集体经济发展“输血造血”模式,积极引
-
北京海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收官
海淀区上庄镇西闸村儿童设施成为孩子们的乐园。李洪亚/摄 咱村儿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北京海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收官 街巷胡同乱堆乱放、私搭乱建、缺少健身设施,也许就是大家对农村居住环境的刻板印象,北京海淀的农村经过三年(2018年―2020年
-
上海崇明虹桥村民借花博会之机“抱团”开民宿 平均增收十万元
回忆起自己的回乡创业之路,顾洪斌如数家珍。从仅有自家1套房源开发成民宿,到2015年第1户人家加入,再到2016年的16户人家。如今整个村庄有37户房源都被用作民宿经营。“在这里,全村都是民宿。”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喜欢在周末亲近自然、陪伴家人,追
-
双城记?上海丨乡村人才公寓:上班是白领 下班当“村民”
【模式】这两年,一种看似小众、“逆城市化”的生活方式正在出现:一些白领青年,愿意将家安在乡村人才公寓,在下班后的时间里,和上海农村老人、矮屋、田野为伴。 住不大的出租屋,坐核心地段写字楼的格子间,挤地铁上下班,是外界对多数“沪漂”青年的刻板
-
[青海] 让优质教育资源在贫困村落地生根
2018年,原本在省教育厅直属中职学校工作的孙志强来到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文都藏族乡拉代村开始担任“第一书记”。如今,几年时间过去,孙志强将教育元素融入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的任务中,让教育扶贫新模式在拉代村落地生根。 “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
-
万州:今年“春天”来得早? 5万余亩春茶抢“鲜”采摘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月20日6时5分讯(通讯员 王凯)近日,天气回暖,茶叶已吐露新芽,春茶开始进入盛采期。在重庆市万州区,广大茶农抢抓农时,制作今年首拨春茶。 在聚缘川秀茶叶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笔者看到,村民们正忙着采摘开春第一茬新芽。茶园里,3
-
今年 “三变”改革试点村占比将达五分之一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目前,农村“三变”改革已在重庆全面启动。今年内,这一改革试点将覆盖全市两成左右的行政村。 春节前,石柱县中益乡坪坝村举行村集体经济首次分红大会。这份“过年红包”尽管金额不大,却让村民们喜笑颜开。 石柱县中
-
铜梁区西河镇双永村发展脆桃产业 带动村民脱贫增收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月15日6时30分讯(特约通讯员 赵武强 通讯员 李先平)近日,在重庆市铜梁区西河镇双永村11社的一个桃园里,10多位村民正在给桃树刷白干。 “全村的600多亩桃树的松土、除草、治虫、刷白干,管理到位了,今年的丰收就有了希望。来自财政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