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支书毛相林的“新春三事”
作为“时代楷模”代表,毛相林刚在除夕夜的央视牛年春晚上给全国人民拜了年,大年初一就急着赶回了2000公里之外的家乡。新春来临,他要赶快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拜年。这位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党支部书记,从北京赶回下庄村时,已是初一晚上。第二天,正月
-
铜梁区西河镇双永村发展脆桃产业 带动村民脱贫增收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月15日6时30分讯(特约通讯员 赵武强 通讯员 李先平)近日,在重庆市铜梁区西河镇双永村11社的一个桃园里,10多位村民正在给桃树刷白干。 “全村的600多亩桃树的松土、除草、治虫、刷白干,管理到位了,今年的丰收就有了希望。来自财政
-
今年 “三变”改革试点村占比将达五分之一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目前,农村“三变”改革已在重庆全面启动。今年内,这一改革试点将覆盖全市两成左右的行政村。 春节前,石柱县中益乡坪坝村举行村集体经济首次分红大会。这份“过年红包”尽管金额不大,却让村民们喜笑颜开。 石柱县中
-
[青海] 让优质教育资源在贫困村落地生根
2018年,原本在省教育厅直属中职学校工作的孙志强来到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文都藏族乡拉代村开始担任“第一书记”。如今,几年时间过去,孙志强将教育元素融入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的任务中,让教育扶贫新模式在拉代村落地生根。 “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
-
中国援柬乡村供水项目改善当地民生
柬埔寨班迭棉吉省奥甘臣村里,随着钻井机内的水柱向上喷涌,抽出的水很快由浑浊变清澈,现场的村民和中企工作人员欢呼起来。日前,中国援建柬埔寨乡村供水项目第二期工程在奥甘臣村钻井取水成功。第一次见到水井抽水的孩子们手舞足蹈,在湿漉漉的地面上高兴
-
拎稳“菜篮子”鼓起“钱袋子”
室外天寒地冻,棚内温暖如春。进入腊月后的晋中市榆次区北田镇张胡村温室园区,依然是一派忙碌的景象。进入村民杨富平的黄瓜温室,一片青绿色的藤蔓中,朵朵金色的小花竞相开放,一根根水嫩翠绿的黄瓜长势喜人。38岁的杨富平种大棚已经十几年了,通过参加我
-
探访重庆农村疫情防控一线 严格执行返乡政策
? 新华网重庆2月2日电(李海岚)随着春节越来越近,返乡人员也越来越多。目前,重庆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做得如何?1月28日,新华网探访了重庆市武隆区后坪乡文凤村。 “目前已经有外出打工的村民陆续回来了。”文凤村疫情防控负责人之一谭贤书介绍。作为这
-
重庆“拐棍队长”: 拄一根拐棍走过近6年扶贫路
新华社记者 韩振 陈青冰 周文冲 尽管村民们都脱了贫,但“拐棍队长”刘红依然在田间地头忙碌。他跟群众一起对产业大棚进行修复,以准备接下来的育苗、播种。 腿脚不好,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多种疾病,每天吃八九种药……在重庆巫山县,刘红拄着拐棍,在扶贫
-
铜梁冬到人不闲 宜机化改造向闲置土地要产业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2月9日6时30分讯(特约通讯员 李慧敏)12月7日上午,冬日的大地十分清冷。然而,在重庆市铜梁区巴川街道八一路社区丘陵地带的坡坡坎坎里,却是另一番热火朝天的农田宜机化改造景象。“说起来现在是农闲了,但是我们不能闲? !闭?在给刚?
-
重走酉秀黔彭 感受脱贫巨变|“桃花源”中脱贫事儿
“世界上有两个桃花源,一个在你心中,一个在重庆酉阳。” 这是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景区的宣传语。“桃花源”也是当地干部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脱贫攻坚战报道中,重庆日报记者数次前往酉阳,采访当地干部群众,记录他们为改变贫困山区落后面貌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