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津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让高粱焕发新生
本报讯 (记者 周雨 实习生 李敏 黄甜)秋风起,高粱熟。记者日前从江津区获悉,该区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让原本效益低下的高粱种植快速发展,成为新的优势产业,今年规模种植面积已达2.5万亩,平均亩产超600斤。 记者在江津高粱种植核心区――位于永
-
措美县哲古镇扎杂村:哲古草原上的新生活
走进山南市措美县哲古镇扎杂村,道路宽阔整洁,路两旁是新建的藏式房屋,蓝天白云,绿草如茵。 傍晚时分,丈夫次仁多布杰正在为大儿子辅导功课,妻子古桑卓嘎则在厨房里准备着一家人的晚餐,年幼的小儿子围在妈妈身边嬉笑玩闹。 古桑卓嘎一家以前住在扎杂村
-
幸福港湾 藏家新生活
图为曲水县才纳乡四季吉祥村易地扶贫搬迁点举行入住搬迁仪式。 图为洛桑念扎的妻子在村里一家菌类种植工厂上班。 图为次仁桑珠在家中小院看书。 图为曲水县才纳乡四季吉祥村易地扶贫搬迁点。 图为洛桑念扎易地扶贫搬迁点的新家。 图为达珍和妈妈在家门前的菜
-
山东暨西藏高海拔地区农业全产业链创新生态会商专家座谈会召开
23日,山东暨西藏高海拔地区农业全产业链创新生态会商专家座谈会在德州乐陵召开,围绕农业全产业链科技需求,汇集专家智慧,研究短板弱项,共商高质量发展大计。副省长凌文主持会议并讲话。 凌文指出,立足资源优势健全农业全产业链创新生态是现代农业创新发
-
达曼人的新生:从无国籍到脱贫奔小康
达曼村一隅。记者 扎西顿珠 摄 2005年,27岁的姑娘米玛第一次来到北京天安门。看着天安门城楼之上熠熠生辉的国徽、广场上空高高飘扬的国旗,年轻的米玛一时间思绪万千。 2015年,19岁的新兵巴桑开始随队在边境线巡逻。行至界桩前,巴桑小心翼翼地为“中国”
-
卡若区洛松新巴:搬出“穷窝窝” 过上新生活
搬出“穷窝窝” 过上新生活 ――记昌都市卡若区达修天津新村洛松新巴 洛松新巴现在的家,位于昌都市卡若区卡若镇达修天津新村,一个易地搬迁沿江而建的村落。 走进洛松新巴住了3年多的新家,好一座漂亮的房子。褚石色的屋顶、乳白色的外墙,传统的藏式民居风
-
北京平谷桃农的新生活
清晨,平谷丫髻山脚下枝叶茂密的桃林里,老岳笑呵呵钻了出来。“您瞅今年这果子,随便摘一个,就四两往上,价也卖得上去。”他递过来一颗桃,沉甸甸,甜香浓郁。老岳全名岳清贵,今年60岁了。他高高个头,头发花白,脸颊晒得黝黑泛红。在刘家店镇北店村种了
-
彭水织密群众“安居”网 “改”出村寨新生活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31日6时讯(特约通讯员 杨元忠 赵勇)“现在房子里里外外都干净得很,住起来安逸多??!苯?日,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大垭乡大垭村村民李勇谈起房屋改造后的生活,笑得合不拢嘴。 李勇说,他家以前的房屋是木质结构,遮风挡雨都成问题
-
察隅县学尼村安置群众:搬进幸福新生活
随着易地扶贫搬迁的深入实施,一批批贫困群众陆续搬出深山,搬进新家园,过上了幸福新生活。 察隅县学尼村平均海拔约2300米,全村共52户316人,距察隅县城7公里。2010年从古拉乡整体搬迁至竹瓦根镇,2019年底搬进学尼村新址。 走进学尼村,一排排整齐的“小
-
安徽泾县:产业扶贫点燃“新生之火”
泾县茂林镇产业扶贫种植的香菇成品。 扶贫要靠产业带动。面对纷繁的市场,选择什么样的产业、如何让产业经受市场的考验,是出给基层的一张“大考卷”。在安徽泾县山区,记者看到了当地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并在产业扶贫政策带动下干出活力、干出激情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