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璧山:“清水养鱼”显效益
近年来,为了改善山坪塘、水库水质和壮大村集体经济,重庆市璧山区收回区内山坪塘、水库承包权,推动村集体按技术标准发展“清水养鱼”。 璧山区实施的“清水养鱼”,就是在水库和山坪塘里投放大规格的白鲢、花鲢等滤食性鱼苗,在养鱼过程中,不投放任何饲料
-
澄城县:樱桃提早上市 错峰收获效益高
在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这里的大棚樱桃较往年提前了20多天上市,在满足人们尝鲜的同时,果农们通过技术改良,精准把控樱桃的成熟时间,通过错峰上市,实现樱桃销售效益最大化。在澄城县永成现代农业园区樱桃种植户刘成法家的大棚里,一棵棵樱桃树结满硕果。
-
抓田管 提效益 稳面积
“夏粮面积增加,整体苗情好于去年” ――突出抓好科学施肥、绿色防控和防灾减灾 早春,气温快速回升,小麦返青拔节,一派勃勃生机。 在阜阳市颍州区王店乡,乡村公路四通八达,把一望无际的平原交织成棋盘样,格子里都是绿油油的麦子。“种了2000多亩弱筋麦
-
大安:小庭院产生大效益
近年来,大安市把庭院经济作为脱贫攻坚一项重要产业来抓,庭院经济“一村一品”初步形成,累计发展面积达2664万平方米,贫困户年均收益达1300元以上。 2017年以来,大安市连续4年相继出台了《关于发展庭院经济实施的方案》,做到所有行政村、订单全覆盖、补
-
土地“流”出规模 产业“转”出效益
日前,记者来到萧县刘套镇陈屯村,看到许多村民正在忙着冲洗挑拣刚刚收获的莲藕。 “近年来,合作社租赁70亩土地,用于种植浅水藕,都是绿色健康食品,很受欢迎。”萧县永丰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肖震告诉记者。 陈屯村党总支书记刘爱玲说,每年这
-
(人民日报看龙江)节肥又节药 农业效益高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化肥和农药都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科学施用这些农业投入品,不仅能提升农业效益,也能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记者在黑龙江、贵州、安徽、北京等地采访发现,从农业生产理念的转变,到技术模式的集成,再到推广机制的完善,
-
让扶贫产品更畅销、向农业品牌要效益
11月27日至30日,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重庆举行。在农交会期间,来自大江南北的各种优质农产品受到经销商和消费者的青睐。在展会现场,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如何让扶贫好产品卖出好价钱;如何加快农产品品牌、农业智能化建设,助推乡村振兴等话题,
-
永州市| 祁阳:"冬闲地"种上青菜苔 农户田间忙增收
今年来,祁阳县白水镇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传统种植理念,引进大户流转土地,大规模种植蔬菜,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让土地效益实现最大化,农户增收忙。 在白水镇三丰村,五十多名农户正在将菜心幼苗移栽下田。这片田属于水淹田,土壤肥沃,平整连片,特别适合大面积种
-
地更好种了 效益更高了――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松原“答卷”
“现在种地和以前不一样了,设施、装备、技术样样不落,粮食生产不用只看‘天意’了。”59岁的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万宝山村党支部书记成广书觉得种地越来越有劲头了。 从十年九旱、靠天吃饭,到灌溉不愁、玉米单产增加几百斤;从守着自家的两垧地单打独斗,到
-
分宜县:以发展特色产业为重点多措并举提升项目建设效益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重点在“建设”,目标在“产业”,落脚在“基地”。分宜县坚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优质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相结合,合理规划布局,促进项目建设向基地建设转变、基地建设向主导产业转变,实现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