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达39.2%
农业农村部18日发布消息,2015年以来,我国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行动,促进了化肥农药减量增效。2019年,我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的化肥利用率为39.2%,比2017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
-
海水稻有新进展!我国海水稻试种平均亩产超400公斤
日前,记者在海南三亚举办的第四届国际海水稻论坛上获悉,目前海水稻研究团队已在山东、浙江多个省份建立了9个海水稻区域试验种植基地,覆盖示范种植面积近两万亩。今年各基地平均亩产达400多公斤,我国耐盐碱海水稻研究取得较大进展。
-
我国将探索农民工工资直接入社保卡
27日,人社部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11家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公司在京签署了社保卡创新应用服务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人社部门将与合作银行联合开展社保卡申请办理、激活启用、挂失解挂等联动服务,开展就业补贴、社会保险待遇、农民工工资等资金入卡服务,支持
-
明年起我国调整部分商品进口关税 进口冻猪肉关税税率从12%降至8%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近日印发通知,自2020年1月1日起,将调整部分商品的进口关税。特别令人关注的是,冻猪肉的进口关税税率这次是从12%降低到8%,此前受到非洲猪瘟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猪肉价格是明显的上涨,春节和元旦将至,国家多措并举稳定恢复生猪生
-
我国开展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 首批批复115个县级试点单位
农业农村部24日发布,经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中央组织部等六部门联合认定,首批批复115个县级试点单位,探索乡村治理的新模式新路径,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当前,面对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
-
农业农村部:我国构建“金字塔”式农业科学观测体系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加快推进农业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构建农业科学观测体系,分两批正式确定了100个国家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围绕土壤质量、农业环境、植物保护等10个领域开展观测任务。目前,已逐步构建起以农业科学观测数据中心为塔尖、农业科学观测实验
-
全国首个渔业水下清污机器人开工
12月27日,我国首个渔业水下清污机器人研制成功,并且在新疆正式投入使用。它将彻底解决我国水产养殖行业库底废淤清理难的问题,为进一步改善养殖水质、保护养殖业水系生态提供技术支持。
-
我国4855个国有林场改革任务全面完成 森林面积较改革前增加1.7亿亩
记者从30日召开的全国林业和草原工作会议上了解到,我国4855个国有林场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并通过国家验收,保生态保民生目标如期实现。到2018年底,国有林场森林面积较改革前增加了1.7亿亩,森林蓄积量增加了6.1亿立方米。职工年均工资是改革前的3.2倍,达4.5
-
【回顾2019】我国产业扶贫取得重大进展 67%脱贫人口通过产业带动实现增收
2019年以来,国家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强化统筹协调、主动担当作为、聚力精准施策,推动贫困地区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提升产业带贫能力,产业扶贫取得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支撑。
-
我国肉牛产业发展还有很大空间
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曹兵海: 我国肉牛产业发展还有很大空间 (记者崔丽)我国肉牛产业发展趋势如何?在不久前召开的2019年第十六届中国畜牧饲料科技与经济高层论坛上,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曹兵海做了介绍。 图为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