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余杭:“一梨四吃” 产销两旺
一只梨,几口能吃完? 先不忙答,去“浙江省蜜梨之乡”杭州市余杭区鸬鸟镇瞧瞧。眼下,这里的梨正丰收。 拿个梨,咬一口。肉质细,汁水丰。梨好,但梨农前不久却一脸苦相:“受疫情影响,这梨不好卖,我们可愁呢? ? 疫情防控期间,农业如何发展? “梨子吃法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七月稻花香,村民务工忙――“足迹?决战脱贫攻坚龙江答卷”
“乡亲们跟咱干,收入不算低,待遇还有保障,不信你去车间随便打听!”高文峰自信满满地说。 巴彦县孔庙乡贫困户庞财正在生产车间工作。东北网记者 迟亦达 摄 原文网址:http://www.hljagri.org.cn/nydt/nydtsn/202007/t20200721_805756.htm
-
不一样的两会 更美好的未来
2020年的中国两会,在万众瞩目中走上世界前台,也必将载入史册。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近5000名代表委员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经济社会发展等建言献策。 会期压缩、报告精简,但是议程不减、干货满满;代表委员通道、部长通道次数
-
古荣镇南巴村唐曲卓玛:自强不息铺就致富路
南巴村田野风光。 唐曲卓玛打理庭院花草时,其加总是默默地提着水桶跟在身旁。 液晶大彩电进家已有些年头,可唐曲卓玛还是不怎么会调换频道,每次想换节目时,她都会打开窗户轻声呼唤院里劳作的其加。 一起劳作的夫妻二人总是有说有笑。 洗洗刷刷的工作,其
-
洛扎县拉郊乡杰罗布村群众放牧守边的故事
导读: “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殷殷期望和重托。守护好神圣国土、建设好幸福家园,我区广大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的深情嘱托,用实际行动回报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关心关怀。从今日起,西藏日报推出系列报道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一步一脚印,走稳小康路
雨势渐收,沿着山脚一条平整山路蜿蜒而上直达山顶,薄雾笼罩下的衣家村,峰峦隐约,葱茏秀美。在村民眼里,这条宽5.5米、长5.5公里的环山路,是希望路、小康路。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仲夏时节,记者行走在齐鲁大地的田野乡间,喜看农村新变化,近听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衣家村:“跟着好当家人奋斗,日子肯定越来越好”
雨中的衣家村山雾缭绕,宛似仙境。沿着山脚,一条5.5米宽的平整山路蜿蜒而上直达山顶,郁郁葱葱的果园点缀山间,一派安宁祥和的农家景象。站在山顶上,村党支部书记衣元良指着不远处的藏香猪养殖基地对记者说:上个周刚卖了67头猪,收入了十多万元。 谁能想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邹城蘑菇小镇:特色产业链条长,农民增收钱袋鼓
7月23日下午,记者跟随中宣部“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报道活动采访团走进邹城市大束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内的蘑菇小镇。现代化生产、科技研发、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市场交易……这里要打造食用菌全产业链,让农民分享多重收益。目前,香菇种植示范基地、
-
总书记刚刚来过这里――丨黑土地上的深情
“总书记说,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胸前的衣服被汗水浸湿了,却一脸兴奋,他指着清晰展示玉米根系生长状况的土地实景剖面兴奋地说,当时我就在这里为总书记讲述,黑土地怎么退化,从前根系有多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富裕县茹海伟:从贫困户到养猪能手
“自己是赶上好时候了? 比愫N霸?臼歉辉O亓?安桥镇龙安桥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夫妻二人身体都不好,一年收入不足5000元。可如今他却成为村里的养猪能手,靠着勤劳的双手,摘下了贫困的帽子。 贫困户变成养猪能手。 原文网址:http://www.hljagri.org.cn/ny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