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斤卖出20块钱!村民带货直播,“汶南生姜”打造济南莱芜新名片
济南市莱芜区东汶南村,有着2000多年的生姜种植历史。如今,汶南姜从传统的营销方式变成各大电商平台的网红爆款,一斤姜卖出了20块钱的高价。 “我们的鲜姜,皮色比较光亮,非常好 。”东汶南村干了一辈子农活的村民耿效洪变身主播,正忙着直播带货。 耿效洪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藏北草原畜牧业的成功探索
“方便,价高,还马上能兑现。”生活在那曲市色尼区达萨乡阿达村的尼珠,骑摩托车走了大约20分钟路,往嘎尔德中心奶站销售了50斤牦牛鲜奶,到手现金600元。牧民不再跑远路、不用等到太阳落山,便让牧场劳作有了稳定而满满的收获。 像这样的一级奶站遍布色尼
-
北京延庆:苹果盆栽种出“钱”景来
延庆区里炮村是八达岭长城脚下的一个小村庄,又红又甜的里炮红苹果是这里远近闻名的农产品。如今,里炮村把苹果从地里移到盆里,变成别致的盆景,并日渐专业化、规模化,探索出了一条“能吃能看能创收”的新路子,生动践行了“两山”理论,勾画出里炮村美丽
-
固碳减排 稳粮增收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清明热得早,早稻一定好”……类似于这样的农业谚语说明一个道理,懂得“看天”,遵循气候变化规律,一向是中国农耕文明与农民智慧的着眼点。然而,进入工业时代以后,随着温室气体过量排放,“看天”似乎已经没那么准
-
我们为什么要庆祝丰收节?
9月22日将迎来第3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为什么要在此时庆祝丰收?丰收节体现的传统农耕文化内涵有哪些、其现实意义何在?记者日前采访了农业农村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卢勇。 以农为本、以节载道 从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秋分节气设为中国农民丰
-
推动中国农民丰收节化风成俗
9月22日,农历秋分,我国迎来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办好丰收节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根据中央1号文件精神,今年丰收节以“庆丰收、迎小康”为主题。 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
-
还原老昆明市井文化 东站农贸市场开业啦
对昆明来说,历史颇久的菜市场不少,人们总能随口说出几个常去的,比如昆明东站农贸市? ?9月20日,这个成立30多年的老农贸市场迎来了大变样,它不仅变得更新鲜、更便捷、更智慧,还还原出老昆明人记忆里的那份珍贵。 “东站农贸市场是我买菜的首? ? “记不得多少年
-
决战脱贫攻坚 抓好促进就业
连日来,新疆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家一致表示,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持之以恒抓好脱贫攻坚和促进就业两件大事,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
-
“五彩”触电 土货出村 萧县“摘帽”故事
在萧县白土镇张村现代农业示范园内,主播正在介绍葡萄品种。李芳芳摄 萧县孙圩乡村民们,正忙着整理成熟的胡萝卜。 侯显华摄 皖北平原、气候适宜,玛瑙红般的葡萄,历史悠久、品质上乘,皮薄汁多既酸又甜。 黄河故道、水土肥沃,白里透粉的桃子,个头圆润、
-
西藏广大农牧科技工作者、农牧民群众追忆尼玛扎西:“为西藏农牧业发展再立新功!”
近日,尼玛扎西先进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全区广大农牧科技工作者、农牧民群众中引发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尼玛扎西先进事迹感人至深,今后将以尼玛扎西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刻苦钻研、勤奋工作,为西藏农牧业发展再立新功。 在日喀则市白朗县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