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门头沟:种下300亩玫瑰 26户乡亲过上幸福生活
52岁的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牛战村村民刘建红两年多来添了个爱好,买新衣服。特别是逢年过节,总寻思着置办一些。看似普通的爱好,折射出刘家经济收入的变化。位于深山的牛战村曾因关闭煤矿而成为低收入村。2015年,在门头沟区农委的帮助下,这里建起了300亩
-
“拧开”幸福的源泉丨延庆区农村饮水改造 让百姓喝上“放心水”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为进一步完善延庆区农村饮水工程硬件设施,提高农村供水水质达标率,延庆区水务局涉及延庆区15个乡镇、251个村、310个水源的农村供水站达标改造及新改建水源工程已经全部完成。 据了解,目前延庆区农村供水方式以单村自备水源供水为
-
因“荷”而兴 幸福相“莲”――壮乡一村庄乡村振兴见闻
夏日炎炎,广西贵港市覃塘区的3000余亩荷塘一望无际,竞相开放的荷花迎风摇曳,美不胜收。伴随着朵朵荷花的绽放,当地村民的生活也日渐红火。 “盛开的荷花吸引了很多游客过来游玩,我在村里开的餐饮店生意也越来越好。”村民覃绍信所在的覃塘区覃塘街道龙凤
-
班戈县牧民实现“安居梦”:牧区深处飘扬幸福欢歌
6月的暖阳,给海拔4750米的班戈县普保镇增添了生机。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穿过绿意盎然的草场,潺潺环绕着普保镇多尔格村。 漫步在如画卷般铺开的草地上,视野豁然开阔,整洁宁静的小村庄尽收眼底。记者一行向袅袅炊烟处走去,迎面的微风送来欢快的音乐和阵
-
门巴族竹器工艺品编织农牧民“幸福”生活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山南市以产业扶贫为抓手,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帮助农牧民群众拓宽增收渠道,圆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脱贫梦”“增收梦”。 图为错那县麻麻门巴民族乡群众在编织竹器工艺品,增加现金收入。记者 段敏 摄 原文网址:http://nynct.xizang.gov
-
田园披锦绣 幸福满乡村
? ?村道边一幢幢农家小院鳞次栉比,色彩划一的白墙灰瓦让人赏心悦目,用百叶窗、娅王鼓等图案装饰,又融入“那”文化元素……7月21日,“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题采访报道团走进南宁市隆安县那桐镇定江村定典屯,记者们被当地优美的人居环境与浓郁的壮
-
昌都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写在群众脸上的“幸福答卷”
2015年以来,贡觉县引进先进养殖技术,建立健全阿旺绵羊养殖繁育体系,实现了阿旺绵羊生产养殖规模化、产业化,带动了农牧民脱贫增收。 图为贡觉县阿旺乡多热村村民波泽正在放牧家里的阿旺绵羊。记者 陈志强 摄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是脱贫攻坚收官
-
吴英杰在洛扎县调研时强调 守护好神圣国土 建设好幸福家园
4月13日至14日,自治区党委书记、西藏军区党委第一书记吴英杰深入山南市洛扎县脱贫攻坚一线和边境一线,走访群众,考察调研特色产业发展、边境小康村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兴边富民、基层党建等工作。这是在山南市洛扎县洛扎镇次麦社区藏鸡养殖场,吴英杰考察
-
察隅县学尼村安置群众:搬进幸福新生活
随着易地扶贫搬迁的深入实施,一批批贫困群众陆续搬出深山,搬进新家园,过上了幸福新生活。 察隅县学尼村平均海拔约2300米,全村共52户316人,距察隅县城7公里。2010年从古拉乡整体搬迁至竹瓦根镇,2019年底搬进学尼村新址。 走进学尼村,一排排整齐的“小
-
徽县:土蜜“酿”出幸福来
进入六月,位于徽县北部山区的麻沿河镇河西村“背篼蜜”经过一年时间的酿造,终于迎来了收获期。蜂农们通过摇蜜、过滤、静置、包装,将一瓶瓶原生态、无添加的优质好蜜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送到每一位食客的餐桌上,共同分享一年的幸福甜蜜。 河西村历史上就有
条件筛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