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乐居画卷徐徐展开
“村子越来越美、小摊儿越来越火、水果越卖越好。原本,我一直想走出大山,现在不这样想了,反而是城里人抢着到村里来了。”近日,在位于鲁东山区的威海市环翠区张村镇王家疃村,40岁的摊主刘俊彤拿着金黄的李子,热情地招呼着。 眼前这个宁静的村庄,沿山谷
-
“齐”心“鲁”力共绘小康美景
“过去,春夏挑水上山种苹果,秋天挑着苹果下山卖,一趟就要一个多小时,一年有一半的时间挑着扁担过。现在,载着村里果蔬产品的运输车,十几分钟就跑完全程。”日前,在山东省栖霞市亭口镇衣家村,58岁的农民衣忠省告诉记者。 这个仅有55户人家的小山村,20
-
今年山东夏粮总产量513.84亿斤 再创历史新高
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以来,山东夏粮再获丰收,实现单产、总产双创历史新高。全省夏粮总产量513.84亿斤,比上年增加3.18亿斤,增长0.6%;单产435.23公斤/亩,比上年增加9.97公斤/亩,增长2.3%。 山东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
道不尽齐鲁粮油好走进聊城:企业助推农民致富让增收穿上金腰带
8月12日, “道不尽齐鲁粮油好”2020年全媒体山东行在济南启动。从8月12日起至8月15日为期4天,来自全国的20多家媒体,走进聊城、菏泽、济宁、泰安等鲁西南地区多家粮油企业,围绕乡村振兴、夏粮丰收、粮食供应保障以及“齐鲁粮油”公共品牌建设展开深度采访
-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让青春在乡村振兴中闪光
近年来,一大批素质高、品行好、眷恋故土的好青年脱颖而出,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活力,带动更多年轻人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大潮中,成就人生价值。 翟传龙:擦亮家乡水果品牌 出生于1984年的翟传龙,在外打拼了十多年,2015年9月选择从大城市回到家乡投资创业。
-
山东耕耘蔚蓝,向大海要“良田” 我省国家级海洋牧场44处,占全国40%
蔚蓝大海,蕴藏无限可能。山东是海洋大省,毗邻海域面积约15.95万平方公里,渔业资源丰富。近年来,为加快渔业产业转型升级,山东把推进海洋牧场建设作为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省的有力抓手,目前全省国家级海洋牧场达到44处,占全国40%,谱写了一曲耕耘
-
山东全国首推“强村贷”,破解农村金融供给不足难题
如何有效破解农村金融供给不足,农民贷款难、抵押难?山东首开全国先河推出“强村贷”模式,成为化解上述难题的有益探索。 8月12日,记者来到济南市历城区柳埠街道岳阳村,村党支部书记孙茂国指着一片硕果累累的泰山小白梨说:“当时真是为资金犯愁,没有农
-
沂蒙山下种“红花” “红火日子”到农家
早上5点,山东省沂南县湖头镇联合哨村村民郭忠安就在大棚里忙着采摘黄瓜。今年黄瓜市场行情较好,和郭忠安一样种黄瓜的村民挣了不少钱。不过,村民却称黄瓜大棚为“红花基地”。 原来,现在挂满黄瓜秧的大棚,3个月前种植着被当地人称作红花的福寿花。作为保
-
青州:桃子采摘期从5月持续到11月
8月6日早晨5点,青州市邵庄镇马石西村青然农业桃树基地内,20余名摘桃的工人已早早来到基地摘桃子。“我们的桃子口感甜,颜值高,有浓郁的自然果香,每斤A级果在潍坊地区能卖到15元,南方地区能卖到20多元,是普通桃子价格的三四倍。”基地负责人张志国说。
-
319名“土专家”成农民致富领头羊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农民职称制度是实现乡村产业与人才齐发双赢的关键措施。为培养一批农民专业技术人员,推动乡村振兴,青岛市建立职业农民职称制度,并于近期启动了首批农民职称评审工作。 职业农民生活有奔头 “这是我的证书,没想到我们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