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贫困户的“收入账”――广西极贫县隆林各族自治县见闻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贫困户如何拓展增收渠道?记者近日深入广西4个极度贫困县之一的隆林各族自治县,与贫困户一起细算收入账。 天生桥镇岩卡村贫困户陆思代去年和妻子在广东一家企业务工。受疫情影响,这家企业一直没有复工。现在我们在老家打零工,
-
乌蒙山“脱贫”大迁徙:八万人搬出大山何以住得稳过得甜?
鸟瞰乌蒙山,万壑千岩、壁立千仞。生活在这里的人,靠天吃饭、土里刨食、交通不便、求学不易、就医困难。 中国国家级深度贫困县会泽实施规模宏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将逾8万深居乌蒙山的贫困民众与随迁户一举搬迁至县城。近日,记者到访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
-
“孩子再也不用学打猎了”――拉祜族女猎手告别狩猎
20米外的野猪,当年我一枪就能放倒。 说这话时,29岁的娜四正手握奶瓶,耐心地哄着一岁多的小儿子喝奶。 娜四长得瘦瘦小小,耳朵上戴着一对亮闪闪的耳坠,脚上穿着一双高跟鞋,让人很难想象她曾经是一名猎人。但墙上挂着的一把锃亮短刀似乎在向外人宣告,它
-
通向大山深处的“扶贫公交”
清晨六点,818路公交车在川道村村委会门口发车了。发动机启动的声音,是川道村人一天开始的讯号。 就跟一种约定似的,我早上送他们下山,晚上接他们上山,虽然不知道人家叫什么,但都面熟。818路公交车驾驶员刘万平说。 刘万平是这个深山穷村里少有的客人,
-
贵州石阡县奋力巩固脱贫成果
疫情之下,如何集中精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记者近日在武陵山区贵州石阡县调研时了解到,尽管该县去年4月已经正式脱贫摘帽,但仍旧保持劲头不松、力度不减、要求不降,奋力巩固历经多年辛苦奋斗得来的脱贫成果。 决不停顿:工农业开足马力 位于贵州佛顶山国家级
-
贫困户为啥点赞“网红”直播
我们是厂家直销,保证物美价廉这是我们的爆款袜子,共有5种颜色,看中了直接拍在安徽省颍上县的一家扶贫车间里,32岁的车间负责人顾畅畅正在直播卖袜子,她一边拿着车间生产的袜子,一边回答手机里的粉丝提问。 4月21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西三十铺镇洪单村的
-
野奶角又见春天
野奶角今年的春天格外特别,李花开了,樱桃熟了,几十年有种无收的帽子甩掉了。 地处川黔交界、赤水河畔的野奶角,是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团结彝族苗族乡青林村的一片水淹地。生活在这里,人们难以磨灭的记忆是,年年遭雨水冲击,颗粒无收。 85岁的青林村村
-
古老的运输方式马帮驮运助广西瑶乡农民摘掉贫困帽
罗金亮和他的父母组成的家庭式马帮。 韦森 摄 中新网百色4月22日电(韦森)4月22日,在广西百色市田林县潞城瑶族乡的山林里,一阵阵铃铛声响起,伴随着呦呦呦的赶马声在山中回荡,这不是影视剧,而是南昆铁路防洪工程施工所需原料的运输现? ? 马帮小心翼翼行走
-
红新村“下山”记
一夜春雪,将4月的帕米尔高原绘成一幅灰白相间的水墨画。在群山挤压下的一处高台,七八棵或粗或细的柳树静静守护着几间无顶的破旧土坯房,枝头柳叶随风摇曳,仿佛在向过往行人诉说红新村的岁月变迁。 为了摆脱和改变高海拔地区生存环境恶劣、发展空间受限的
-
绿水青山鼓起村民“钱袋子”,这个村变样了
背靠南岭、林木葱郁,好山好水的粤北小山村秤架村却穷了很多年。山水阻隔,产业落后,绿水青山的资源优势没能鼓起村民的钱袋子。 如今的秤架村变样了。在脱贫攻坚的推动下,村里发展起了特色产业。林下经济火了,乡亲们在山里搞起了中药材种植,山坡上跑起了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