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活戴口罩 大棚限人数――山东滨州农民春耕备耕见闻
新华社济南2月10日电(记者邵琨)早上八点多,戴好口罩,伴随着村道里消毒液的味道,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姜楼镇元升西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路林峰要去大棚里侍弄西瓜苗了。 当前,正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也是春耕备耕的关键时节。疫情
-
陕西大荔农民戴着口罩钻进大棚“硬隔离”防控春耕“两不误”
2月9日,在陕西大荔安仁镇伏坡村的大棚里,枣农们戴着口罩钻在大棚里忙着给冬枣掐芽疏花,棚里做到 硬隔离,防控春耕两不误。 大荔县安仁镇是全县最大的冬枣镇,全镇面积达到8.38万亩,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眼下,进入春耕管理关键时刻,面对疫情,该镇按照
-
多措并举增加种粮农民收入
在更高水平上保障粮食安全,持续增加种粮农民收入,需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加快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还要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质量
-
一碗螺蛳粉串起一条致富链
一碗粉,不仅做成了俏销各地的网红,还成了农民脱贫致富的好帮手。短短5年间,预包装的广西柳州螺蛳粉,已从名不见经传的地方美食,成长为年产值约60亿元的大产业。广西柳州还用工业化思维推动螺蛳粉产业一二三次产业发展,带动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螺蛳
-
新华网评:根治欠薪,这项法规很给力!
近日,《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正式公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人介绍说,《条例》的制定,是近年来治理欠薪工作成功经验的制度化提升,是依法治欠的重要体现和制度保证,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根治欠薪工作的高度重视,顺应了社会各界对根治欠薪的期
-
从“农把式”到“陶艺师”――黑土地上老农民的转型路
新华社哈尔滨12月22日电(唐铁富)富饶的黑土地,不仅能长大豆、高粱,还盛产陶瓷的根高岭土。眼下在黑龙江省依安县,陶瓷产业让许多农民转型成为陶艺师。 走进黑龙江省辽金源陶瓷有限公司陶艺工作室,白银杰和妻子徐明娟相对而坐,室内摆放着工具、模具和待烧
-
人民财评:硬核条例,让农民工不再“忧薪”
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这为实现根治欠薪目标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 劳动致富,奋斗得福。干活挣钱,天经地义。如果说就业是民生之本,那么,工资便是生存之要。我国
-
江西果菜茶减“肥”增效富农民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看着眼前一棵棵结满黄灿灿脐橙的果树,袁州区山江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对前来基地参观的人介绍道:我这个果树施的是自主堆沤的有机肥,我公司在宜春市土肥站的指导下,建立了1500?O有机肥堆沤区,分四个池,以谷壳、鸡粪、猪
-
村官裴春亮: 一份“提案”催生一批创业“潮人”
裴春亮和大学生社会实践团成员畅聊农村发展情况 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支部书记裴春亮,在2019年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关于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建议》,呼吁建立与农村农民需求相适应、与乡村振兴战略相配套的人才培训机制,打通科技兴农的最后一公里。
-
敢尝鲜 爱学习 懂市场――“新农人”塑造农民新形象
丰收时节,记者看到一群群80后90后活跃在田间地头,他们爱西装,也爱运动潮牌;爱学新知识,也敢用新技术;会规划懂法律,还懂市场营销人们对农民种地不读书,保守又封闭的刻板印象,正因这群新农人悄然改变。 身高1米85,结实壮硕,肤色黝黑,暴露了陈颖8年农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