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台村驻村第一书记邓生栋:把产业和经营智慧留在了大山
脱贫了,日子也好了,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城台乡下台村村民依旧忧心忡忡:邓书记走了我们该咋办? 过去多年来,对于下台村村民而言,贫困就像夹在村庄两旁的大山一样,移不动、搬不走。下台村党支部组织委员祝保年说:过去挣钱就是靠种地、外出打工,村里你穷
-
就业“产业化”,务工来兴家
韦开平到浙江杭州市萧山区一家食品加工公司上班,最近领到了第2个月工资。临近返乡过年,这个来自贵州从江县加榜乡平引村的90后小伙,心里很开心。 准时发工资,一分都不少。韦开平说。现在政府精准帮扶,贫困山区农民外出务工有了靠山。 从江县地处黔东南苗
-
“货郎干部”扶贫记
货郎经济,宋代即盛行,延续上千年。新中国成立后,交通日益便利,货郎逐渐消失。然而,记者发现内蒙古鄂尔多斯农村牧区如今活跃着一批货郎干部,他们带着中央精神、国家政策,驻村帮扶,种下乡村振兴希望。 第一书记卖年货 1月9日起,鄂尔多斯市乡村特产年
-
楚雄州元谋县那能村:脱贫路上有花香
天然温室元谋,暖冬里艳阳高照。走进元谋县老城乡那能村,郁金香、火龙珠、洋桔梗争奇斗艳,帝王花、海星、勿忘我缤纷绚烂,情人草、水晶花、小葵花竞相开放虽已到严冬时节,这里却鲜花遍野,引人驻足。 过去,那能村委会虽然地处坝区,但村民主要靠传统种养
-
“粗人”出“细活”――重庆武隆区村支书李成兴的扶贫故事
一听记者来访,李成兴心里打起了鼓。我就是个粗人,文化水平也不高。天天干的是和群众打交道的事,有啥子说事嘛。 在重庆武隆区羊角镇永隆村,当了20多年村干部的李成兴,其实粗中有细,故事不少:规划扶贫产业,他知道小而美的好处,猪腰枣、脆桃、脆红李等
-
不获全胜不收兵――辽宁走出“三色”脱贫路
13.25万人脱贫,128个贫困村销号,5个省级贫困县摘帽此间举行的辽宁省人代会公布了一份脱贫攻坚成绩单。这意味着这个老工业省份的贫困村全部销号,贫困县全部摘帽。 从产业扶贫造血解决两不愁,到政策扶持落实三保障,记者采访了解到,辽宁以别具特色的精准
-
羊产业富民 老羊倌笑了
羊肉价格走势好,刚好我有20多只羊要卖。精瘦黝黑的李世忠斜倚炕头,吃了蜜似地笑着说。 李世忠是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大滩镇大西村村民,也是位养了近40年羊的老羊倌。养羊真是改变了我家的命运。李世忠回想起以前的穷日子忍不住地叹气。当年他和老伴靠种地为
-
固沙又增效 我国第八大沙漠发展“甜蜜产业”
新华社呼和浩特11月25日电(记者李云平)眼下,作为我国第八大沙漠的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种植的1000亩有机仿野生甘草喜获丰收,在固氮治沙的同时每亩可实现产值9000多元,进一步发挥沙生中药材产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乌兰布和沙漠日照充足、昼夜
-
甜蜜产业助推贫困地区脱贫
新华社昆明12月29日电(记者杨静)记者28日从国家糖料产业技术体系2019年年终考评会上获悉,以甘蔗、甜菜为主的糖料产业已成部分贫困地区脱贫的重要产业,对贫困群众脱贫起到了积极作用。 甘蔗是云南民族地区收入重要来源之一。云南省农科院院长李学林说,云南
-
产业升级带动农牧民就业增收――西藏萨迦县畜牧业转型升级见闻
一年多前,次多还要带着老婆和儿子频频奔波于西藏的阿里、那曲等地打工,全家一年收入8万余元。但2019年起,3个人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不用背井离乡,预计年收入将翻一番。 2019年4月,在日喀则市萨迦县的扯休乡陈村,一个占地600多亩,集养殖产业、全日粮饲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