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三角之心”的乡村蝶变
碧波荡漾的天目湖、连绵起伏的伍员山、翠竹掩映的小山村……位于苏浙皖边界的溧阳“一号网红公路”宛如一条彩色丝带,将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和江苏省溧阳市的湖山秀色以及沿途的美丽乡村串珠成链,形成一条生态旅游热线。 此时江南的广袤乡村已进入冬季农闲季
-
仗剑执渔,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
肥东县立足一江(长江)一湖(巢湖)一河(滁河),扎实开展“中国渔政亮剑2020”专项执法行动,落实十年禁渔,保障渔业高质量发展,助推水域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转产转业促稳定。肥东县财政投入3188.16万元,采取综合措施对禁渔区渔民进行有效安置,对收回
-
统一托管显优势 专业分工见成效
安徽省淮南市统筹家庭分散经营和集体统一经营,着力在“统”字上下功夫,积极探索集体托管、统专结合的经营模式,促进粮食增产,农户、村集体、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增收,实现降本增效、稳产共赢。 2019年,凤台县3个村开展托管试点工作,8000亩糯稻喜获丰收
-
让“最美茶园” 成农民增收的龙头
1958年9月16日,是舒茶人民难忘的日子。当天毛主席来到舒城县舒茶人民公社视察。他深入制茶车间,察看杀青、揉捻、炒茶机器设备,指点公社西边的青岗岭,发出了“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伟大号召。 1966年9月16日,毛主席视察舒茶八周年,他当年指点的青
-
土地“流”出规模 产业“转”出效益
日前,记者来到萧县刘套镇陈屯村,看到许多村民正在忙着冲洗挑拣刚刚收获的莲藕。 “近年来,合作社租赁70亩土地,用于种植浅水藕,都是绿色健康食品,很受欢迎。”萧县永丰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肖震告诉记者。 陈屯村党总支书记刘爱玲说,每年这
-
农业农村局打出法治组合拳
肥西县农业农村局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严格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职责、依法规范行为,做到整合资源,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打出一组漂亮法治组合拳,扎实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落实学法制度,提高依法行
-
“四化举措”严控农业面源污染
2020年,该市化肥、农药使用量较上年和基期比分别下降4.6%、29.3%,乡镇快检系统累计检测农产品4.01万个样品,合格率达99.84%。 绿色技术推广“模式化”。持续开展粮食绿色生产高质高效创建,大力推动耕地轮作试点,建成粮食绿色防控示范点12个,核心示范
-
持续壮大酥梨特色产业
砀山县立足生态农业优势,建设以酥梨为主导产业的黄河故道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持续壮大砀山酥梨特色产业。去年,砀山县出产砀山酥梨约10亿公斤,年产值达30亿元。 砀山县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农超对接和农产品进社区,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和农
-
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滁州市南谯区加快推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着力打造以“道地菊园、生态茶园、精品果园、特色菌园”为主导,设施完善、布局优化、优质放心、整洁美观的特色产业集群。三年来,该区累计实施核心项目17个,整合涉农项目资金约3700万元投入园区道路、沟渠、节水灌
-
产业扶贫促乡村振兴
近日,笔者来到肥西县官亭镇高庄村,只见一幢幢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村道两旁的冬青和红叶石楠红绿相间,不远处是连片的碧根果树林,一些村民正在果林里进行移栽苗木、修剪树枝等林间管理。 据高庄村党总支委员刘志勤介绍,高庄村过去是传统种植模式,一季油菜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