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泛区农场生产自救显成效改种作物长势好
受今年汛期洪涝灾害影响,黄泛区农场6.7万亩农田受灾,绝收面积达3.93万亩,灾害严重的地块积水达8天以上。 灾情发生后,黄泛区农场党委在统筹防汛抗灾的同时,及时组织各相关部门制订出台了灾后生产自救方案。连日来,该农场按照分类管理原则,积极开展生产
-
卫辉市琉璃堂村 2000亩耕地将全部抢种经济作物目前已抢种500多亩
琉璃堂村群众在播种。 马丙宇 摄 8月16日下午6点,卫辉市上乐村镇琉璃堂村西南,村民李保民站在自家地头,看着已发芽出苗的萝卜、白菜,一脸欣喜。 7月的洪灾,让李保民家的10多亩耕地全部绝收,洪水退后,在新乡市农科院蔬菜专家的指导下,整地、下肥、播种
-
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支着儿卢氏菇农抗洪救灾
前段时间,卢氏县因上游洪峰过境,多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香菇产业是卢氏县的优势主导产业之一,时值香菇高温品种出菇和低温品种菌棒越夏阶段,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三门峡综合试验站负责人积极组织技术人员奔赴卢氏县徐家湾乡、双龙湾镇、朱阳关镇、五里川
-
守护好种业“芯片”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中,种质资源成为维护地球生物多样性、保障人类粮食安全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希望火种”。 现实同样如此。突破性品种的培育需要种质资源,农业的重大变革更离不开种质资源的支撑。 如果说种业是农业的“芯片”,那么,种质资源就是
-
汤阴县农业农村局推进灾后农业恢复生产
“洪灾发生后,县农业农村局的技术员第一时间来俺这儿进行技术指导,迅速协调排涝机械进行农田排涝,并免费给俺发放绿豆种,让俺能尽快改种补种,恢复生产。”8月12日,汤阴县五陵镇青木合作社负责人李富亮说。 灾情发生后,为确保“米袋子”“菜篮子”等农
-
河南滑县:科技助农灾后保苗改种
“雨灾后,县农技中心的专家每个星期都要来地里看看,有事随时电话联系,有问题及时指导解决,多亏了他们,把俺的损失降到了最低。”河南省滑县万古镇种粮大户杜焕永高兴地说。 杜焕永是滑县焕永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自2013年返乡创业以来,目前流转
-
宝丰县绝收地块改种农作物面积达2217.8亩 补种香瓜吐新芽
8月15日上午,宝丰县肖旗乡农业产业园温室大棚里,农技专家正和温室大棚负责人翟金定谈论着灾后如何加强田间管理,确保丰产丰收。 “绝收的大棚有24座,这些大棚的经济损失至少有90余万元。”提起损失,翟金定眉头紧锁。“85后”的翟金定今年5月在该农业产业
-
河南多举措防止受灾群众因灾返贫
河南省因极端降雨天气导致的严重洪涝灾害,共造成全省26个国定脱贫县、11个省定脱贫县、2759个脱贫村、39.09万建档立卡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受灾。全省扶贫项目损毁5215个,涉及资金规模约11.3亿元;扶贫车间受损139间,光伏电站受损246座、规模容量45572.19千
-
河南邓州市近千家养殖场装上粪污排放监控“千里眼”
近日,从河南省邓州市污染防治攻坚办获悉,该市以乡镇(街、区)为单元,在具备安装条件的养殖? ⒎辔鄞娲⒊氐氖实蔽恢茫?鸩饺?姘沧凹嗫刈爸茫?凳┤?旌蛟谙呒嗫亍? “乡镇(街、区)设立总监控平台,明确专人负责值班,发现直排、偷排粪污或沼液池水位异
-
叶县: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促经济高质量发展
盐化工、机车制造等工业企业蓬勃发展,现代农业、村集体经济遍地开花,文旅融合强力推动……中国共产党叶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以来,叶县着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23.3:54.2:22.5调整为2020年的26.5:27.6:45.8,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