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病原体到肠道共生伙伴的新认知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畜禽细菌性传染病风险预警与防控团队探讨了芽囊原虫在健康与疾病中的多重作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柳叶刀-微生物(The Lancet Microbe)》上。 芽囊
-
黄麻纳米纤维素可作为微塑料的“解毒剂”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功能因子利用与生物合成创新团队研究发现,黄麻纳米纤维素通过调节“菌群-甘油磷酸代谢网络”缓解微塑料等环境污染物诱导产生的损伤。该研究为植物源纳米纤维素作为消减环境污染
-
二氧化碳浓度升高重塑棉铃虫产卵行为模式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虫功能基因研究与利用创新团队阐明了二氧化碳作为关键化学信号调控棉铃虫产卵行为的分子和神经机制,揭示了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可能对生态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
生物炭“双向”发力:破解酸碱土壤砷转化谜题
近日,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重金属生态毒理与污染修复创新团队揭示了虾壳生物炭对好氧条件下酸性和碱性土壤砷转化的双重作用,揭示了虾壳生物炭介导的土壤砷转化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生物炭(Bi
-
新方法可实现链霉菌药物高效生物制造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药分子靶标与绿色农药创制创新团队通过解析链霉菌天然产物合成调控机理,建立了重塑转录调控网络、实现产物产量和合成效率突破性提升的新策略,为链霉菌药物高效生物制造提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