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临翔区马台乡竹笋产业“味儿甜”
来源: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时间:2024-12-03    作者:佚名

  

  临翔马台冒尖的竹笋。

  骤雨初歇,临沧市临翔区马台乡唐家村村民李有龙就背着竹篓、拿着锄头来到了竹林中。刨土、采挖、覆土……擦净笋上的泥,一颗颗洁白鲜嫩的竹笋就装进了筐。李有龙是临翔元荣甜竹笋种销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也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们尝到了竹笋产业发展的“甜味儿”。

  临翔区马台乡地处澜沧江畔,沿江光热条件好,气候多雾湿润,竹子栽培历史悠久,发展甜笋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近年来,马台乡按照引人才、办基地、助产业、促发展的思路,种植1.6万亩竹笋,打造了全省最大的连片竹笋种植基地;统筹整合沪滇项目及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550万元,在唐家村建设了甜笋加工厂。李有龙介绍:“合作社统一育苗、统一栽种,再统一收购、统一售卖,村里的竹笋产业开始走向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农户增收明显。”

  马台乡实施产业相关人才保障工程,先后引进云南师范大学谭红超教授团队、西南林业大学辉朝茂教授团队、临沧市林科院人才资源,联合开展甜龙竹栽培技术培训现场会,为全乡甜笋产业发展出谋划策、解疑答惑,在唐家村挂牌建设马台乡甜龙竹高效培育示范园,合力为各级专家搭建科研创新平台,助力产业发展。

  “专家团队入驻以来,切实帮助马台乡竹笋产业解决了缺技术、缺特色、规模小、本土人才稀缺等制约发展的问题。”马台乡党委副书记陈永洁介绍,在专家团队和当地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乡竹笋的产量和品质得到较大提高,年产量2000余吨,产值5000余万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20余万元,户均增收2万元。

  马台乡因时施策,通过建设竹笋加工厂、预制菜厂等,延伸产业链条,探索开发竹笋预制菜、清水笋、腌制笋等甜笋产品,让农户增收没有“空白期”。目前马台乡已成立甜竹笋产业发展联合体,以临沧源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链主”企业,通过组织联建、资源联合、活动联办、产业联育、难关联破、发展联商企地共建模式,捆绑了9家行业部门、1家龙头企业、1个农业服务公司、3个甜笋种植合作社和304户甜笋种植户,力争在2025年建立起成熟的甜竹笋产销一体化发展体系。

  临翔区深入挖掘竹文化,进一步丰富产业业态、延伸产业链条,用好用活“马台竹笋”金字招牌,鼓励引导经营主体加快商标注册、专利申请、“两品一标”认证等。同时,依托竹笋品牌效应,申报沿江休闲垂钓项目,加快形成以加工产业为重点、以种植产业为基础、以乡村旅游为纽带的竹笋产业化发展新格局。(记者:李春林 见习记者:李彤 隋鑫)


原文链接:https://nync.yn.gov.cn/html/2024/zhoushilianbo-new_0926/141522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